曹国瑞
(农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吉林长春 130200)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市场对羊肉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带动了羊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羊口疮作为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发病没有明显规律,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季和春季为发病高峰期。在羊只感染该病后,容易诱发肠炎、败血症、致死性肺炎等疾病,最终衰竭而死。导致羊口疮病的原因较多,如果养殖户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预防和治疗,会导致该病在羊群中快速蔓延和传播,对养殖效益带来巨大影响。因此,针对羊口疮病的诊疗与预防进行分析和探究,对提升养殖效益、促进行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唇部口疮,最早发生于嘴角以及鼻镜,然后蔓延到病羊脸部,以口唇部位最为明显,后期痂皮开展脱落,其属于轻微病例,通过有效治疗可以快速康复;第二,蹄部口疮,发生于蹄冠、蹄叉以及大腿内侧,最早形成水疱,随着病程加剧,逐渐结痂并且产生溃疡,该病会危害病羊的关节、蹄角质以及蹄骨,容易诱发败血症,最终导致病羊死亡;第三,全身口疮,其属于最为严重的病例,一旦发病会导致病羊全身出现疮病,病羊难以治愈,最终衰竭而死。
由于羊口疮病的病型较多,为疾病诊断增添了一定难度,需要结合典型病症、病理学和流行病学进行诊断。该病的主要症状为皮肤细胞出现坏死以及脓变,并且出现大量 水疱,在水疱破溃后,出现复合状增生,伴随有明显异味。选择水疱皮或者水疱液进行实验室诊断,通过病毒分离能够进行确诊。同时,利用血清学进行抗体监测,可以发现病变物,进而确诊羊口疮病。
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需要养殖户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第一,涂抹给药,使用碘甘油将其涂抹到病羊的痂皮部位,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对患病处进行定期清洗,每天涂抹一次、清洗两次,可以有效缓解病症,同时,使用液状石蜡、松馏油和取碘酊按照固定比例混合后涂抹到患病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第二,肌肉注射,使用青霉素钾和吗啉胍混合药物进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一次,普通病情经过三天的治疗即可痊愈,如果病羊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在此基础上添加维生素B和维生素C进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一次,通常7d即可痊愈。
饲养管理不合理是导致该病爆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养殖户需要摒弃以往的固化饲养模式,对饲养管理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对羊群数量进行科学控制,防止羊群在相互撕咬中出现外伤,降低由于啃食硬物而导致的皮肤损伤的可能;其次,羔羊是羊口疮病感染的主要群体,养殖户需要对羔羊加强管理,对饲料硬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羔羊出现外伤;最后,在喂食饲料中,需要适当加入少量食盐,可以有效预防该病发生。
消毒是预防羊口疮病的重要措施,首先,养殖户需要制定科学的消毒计划,并且定期组织人员开展消毒作业,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各项消毒工作,为羊只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其次,交替使用不同的消毒剂,并且重点对饮水槽和食槽进行消毒处理;最后,对进出养殖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处理,将生活区和生产区区分开来,所有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都需要经过消毒,与养殖无关人员严禁进入生产区。
引种是导致羊口疮病传播的重要方式,因此,养殖户需要秉承“自繁自养”原则,如果需要引种需要对羊只健康进行检查。首先,养殖户需要积极培育新型的健康羊种,做到自繁自养;其次,如果需要引种则要对引种地区进行考察,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羊;最后,在引种后需要对运输过程进行控制,避免羊只在运输中感染疫病,在种羊引进养殖场后,要对其进行隔离饲养,隔离时间控制在一个月左右,在保证羊只健康后,混入羊群进行集中饲养。
预防羊口疮病的最有效方式为免疫接种,当前市场上较为常用的疫苗为细胞毒苗,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因此,养殖户需要给予免疫接种以高度重视,并且做好免疫工作。首先,养殖户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疫苗,保证疫苗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其次,养殖户需要按照正确的流程和方式接种疫苗,严禁凭借经验接种,接种细胞毒苗后,羊只口腔接种部位会出现发亮透明的小水泡,则证明接种成功;最后,新生羔羊不能直接接种,在其停乳后方可接种疫苗,对于怀孕母羊可以在生产前4周接种,进而有效预防羊口疮病的发生。
在我国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居民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市场对羊肉产品的需求量快速增加,为了充分满足当代居民的物质需求,养殖户需要给予羊口疮病以高度重视,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避免其在羊群中大规模传播和蔓延,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