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肉鸭疫病与综合防治

2019-02-12 12:09:14
兽医导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鸭舍雏鸭食欲

程 伟

(沛县沛城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沛县 221600)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居民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市场对鸭肉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带动了肉鸭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肉鸭养殖中容易感染各种疫病,如果养殖户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会导致大量肉鸭死亡,危害养殖效益和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针对常见肉鸭疫病与综合防治进行分析和探究,对促进行业发展、提升养殖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1 肉鸭死性肠炎

该病又称为烂肠瘟,其主要是由于坏死杆菌而诱发的一种传染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特征为粪便呈现黑色、肠道粘膜坏死。该病原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饲养场、淤泥塘、土壤中均可以生存,在肉鸭感染后,寄生于肠道中,会破坏肠道黏膜。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为饲养环境潮湿、饲养管理较差、缺乏营养。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成年鸭为主要感染群体。

该病临床症状为:食欲减退、肛门时常存在粪便、粪便成为黑色、体型消瘦,在对病死鸭进行解剖后可以发现,其肠道黏膜水肿、充血,腹腔存在恶腥臭气,肠壁明显增厚,肾脏重大、肝脏质脆、肿大、肠粘膜存在大量坏死情况。

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第一,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为白服安、林可霉素、阿莫西林、杆菌肽以及青霉素,养殖户在具体用药中,需要交替使用上述药物,防治病菌出现抗药性;其次,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营养均衡,满足肉鸭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最后,做好鸭棚的除潮防潮工作,定时进行通风换气,为肉鸭创设干燥而健康的生长环境。

2 鸭病毒性肝炎

该病主要由于肝炎病原体而诱发的传染性疫病,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较强的传染病,雏鸭为主要感染群体,一旦雏鸭患病则难以治愈,会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鸭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较短,为1~6h,发病之前没有明显的征兆,发病突然、传播快速。临床症状为:运动失调、长睡不醒、眼睛半闭、精神委顿,身体容易倒向一侧,并且头向后仰、转圈、双脚痉挛,在发生症状后几个小时内快速死亡。对病死鸭进行解剖后可以发现:背膜下存在大量的出血斑或者出血点,肝脏质脆、肿大,胆囊肿大、脾脏和肾脏充满液体。

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首先,雏鸭是该病的主要感染群体,在雏鸭出生后,养殖户需要采用康复鸭血清和高免血清进行肌肉注射进行疫病预防,同时也对通过为母鸭注射疫苗的方式预防该病;其次,在雏鸭出生后,喂食一定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提升雏鸭的抗病能力和体质,同时,养猪户还要注重加强饲料管理,提升饲料中的营养成分,结合不同阶段肉鸭对营养的需求调整饲料比例;最后,雏鸭日龄不同需要进行隔离饲养,严禁进行统一饲养,为疫病传播提供条件。

3 鸭瘟

鸭瘟是肉鸭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疫病,其病原体为疱疹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任何阶段、不同性别、不同品种的肉鸭都是感染对象。头颈肿大是该病的最明显特征,发生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季节性,在秋季、夏季和春季为发病高峰期,鸭瘟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需要养殖户提升思想重视,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该病的潜伏时间较短,通常情况下为2~6h,临床症状为:行动迟缓、翅膀下垂、羽毛松乱、两脚发软、好饮水、食欲减退、体温快速升高、精神萎靡。患病严重的肉鸭会出现不能行走、鼻子分泌物多、眼睑肿胀、粪便呈现绿色、呼吸困难以及头颈肿胀等。在出现上述病症后,病鸭会在5h内快速死亡,死亡率高达90%。

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首先,由于该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在肉鸭患病后难以及时治疗,需要对病死鸭进行无公害处理,避免疫病大规模蔓延;其次,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为成年鸭注射鸭瘟鸡胚弱毒苗,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最后,优化饲养管理,对养殖场、食槽水槽以及鸭舍进行定期消毒和清理,保证养殖环境卫生清洁,在疫病高峰季节做好预防工作。

4 流感

流感是肉鸭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在养殖场内传播,会为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基于肉鸭的年龄、品种以及流感病毒的不同,其临床症状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分为亚急性、急性以及最急性三种类型。

该病的临床症状为:亚急性病例:咳嗽、鼻液多、呼吸急促;急性病例:头插入翅下、缩颈、精神沉郁、咳嗽、流泪;最急性病例:食欲废绝、双脚做划水状、精神沉郁、发病突然,如果养殖户没有及时治疗,病鸭会快速死亡。

该病综合防治措施如下:首先,将幼鸭和成鸭分开死亡,并且做好鸭舍的保温工作,降低饲养密度,保证鸭舍通风良好;其次,严格控制饮水和饲料质量;最后,由于该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养殖户需要定期注射疫苗进行免疫。

5 鸭大肠杆菌

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肉鸭养殖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诱发该病症的主要原因为鸭舍阴冷潮湿、空气质量差、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鸭场条件差等,如果肉鸭感染该病,容易诱发生殖道感染、气囊炎、腹膜炎以及败血病等疾病,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该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败血型,其多发于幼鸭,具有病程短、发病快等特点,病鸭缩颈闭眼、羽毛蓬松、好饮水、食欲下降、精神萎靡、腹泻严重;关节炎型,多发生于幼鸭群体,在患病后病鸭跛行、关节肿胀、食欲下降,在患病3~5d内死亡;眼炎型,病鸭发病后其眼角出现脓性分泌物、时常流泪等。

该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如下:首先,加强饲料管理,严禁将腐烂以及霉变的饲料用于养殖中,并且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 以及葡萄糖等物质,起到预防作用;其次,改善养殖条件,改善温度环境和通风条件,为肉鸭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对鸭舍湿度进行科学控制;最后,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包括恩若沙星、硫酸新霉素、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等。

6 黄曲霉毒素中毒

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为:肉鸭使用了大量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

该病会对肉鸭的肝脏带来巨大损伤,临床症状为:弓反张样、抽搐、跛行、脱毛、生长缓慢、食欲减退。该病死亡率为100%,如果鸭群患病则难以治疗。

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首先,由于该病没有特效药物,当发现鸭群存在上述症状后需要立即停止喂食饲料;其次,加强饲料管理,从正规渠道采购饲料,发霉饲料严禁用于饲养中;最后,在多雨高温天气要做好饲料防霉工作。

7 鸭球虫病

其属于严重的寄生虫病,在临床上以出血性炎为主要特征,各个年龄段均会感染,但以雏鸭为主。

该病会对鸭的肠道造成严重侵害,临床症状为:食欲减退或者废绝,精神萎靡,饮欲增加,不愿走动,缩颈,早期粪便后稀状,后期则呈现为深红色粪便。

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以预防为主,在多发季节与鸭群饲料或饮用水中轮换添加磺胺类、氨丙啉等药物,避免耐药性产生。同时采取全进全出及自繁自养饲养制度,合理搭配饲料,保持均衡营养。

8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居民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市场对肉鸭产品的需求量快速增加,带动了肉鸭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养殖过程中,疫病是危害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养殖户需要针对不同疫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提升养殖效益,为我国居民提供健康的肉鸭产品,促进行业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鸭舍雏鸭食欲
发酵床网上养殖肉鸭舍春季环境参数监测及通风策略模拟优化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养殖与饲料(2021年5期)2021-11-30 20:05:15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莴笋开胃增食欲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3:44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肚子饿了却没食欲,原来是胃阴不足
鸭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
一切从食欲及性欲开始
现代装饰(2017年11期)2017-05-25 02:14:24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乡村科技(2016年22期)2016-11-05 02:14:58
食欲大开的吃货小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