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方倩 栾嘉卉
(1.海安市李堡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海安 226631;2.海安市曲塘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海安 226661)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多发于母猪妊娠前期,是影响母猪繁殖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病症表现为在母猪达到性成熟后不发情的现象,甚至有些母猪在断奶后不会再次发情的现象,也有极少部分母猪发情时间间隔较长以及屡配不孕等现象出现,还包括妊娠期间的母猪出现流产以及死胎等现象。母猪繁殖障碍会造成母猪长期处于非妊娠及非哺乳状态中,严重影响母猪的生育繁殖能力,降低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阻碍整个养殖产业的发展。
如果在种猪配种过程中,出现近亲交配的情况,极容易造成母猪流产现象的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母猪生下死胎。同理,若母猪染色体存在畸形现象或基因发生突变,都会直接造成母猪的屡配不孕现象发生,及时母猪艰难怀孕,产下畸形胎及死胎的可能性也较大。除此之外,若母猪自身的子宫条件不适宜胚胎的生长及发育,就会引发遗传性的黄体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引发胚胎的早期死亡,引发母猪的繁殖障碍。
在母猪怀远期间,若缺乏相应的影响,也会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现象出现。母猪在妊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与氨基酸,若缺乏此类营养物质,母猪就无法实现妊娠要求,产下畸形胎及死胎的概率较大。碘元素也是母猪怀孕期间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之一,若处于妊娠期间的母猪体内缺少碘元素,可能会引发胚胎的早期死亡,死亡的胚胎直接被母体吸收,产下的猪仔无毛或者伴有粘液性的水肿现象出现。
除此之外,铁元素、维生素E以及生物素都是容易引发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营养成分。生物素作为维生素B族之一,能够及时预防蹄姴及瘫痪现象的发病几率,对猪仔的生长发育有利,但切记摄入过多,避免适得其反,影响母猪产下死胎。
在养殖过程中,温度对母猪的影响极为严重,超过32℃的高温会直接对母猪的受孕几率造成影响,导致母猪返情率增加,造成母猪的繁殖障碍。空气的污染成为近年来无法逃避的影响因素,空气中的甲烷、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较高时,就会影响母猪的正常发情,即使配种成功,也会增加死胎的几率。
养殖人员在喂养母猪的过程中,若饲料中含有过量的赤霉烯酮成分,就会造成母猪的假发情现象出现,增加母猪的配种难度,引发母猪流产。中毒反应也是引发母猪繁殖障碍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中毒将会直接造成流产或死胎,对母猪的身体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威胁母猪的生命健康。
为了防止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出现,养殖人员要将饲料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在母猪妊娠期间,保证饲料没有霉变的现象出现。若妊娠期间的母猪食用了霉变饲料,将会对胚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增加母猪的流产几率。因此,养殖人员应在母猪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去霉剂,保证饲料的新鲜与卫生,定期对喂食工具和食槽进行消毒。在温度升高的夏季,更要增加消毒灭菌的次数,保证饲料的卫生与安全。
养殖人员要在饲料中为妊娠期间的母猪添加适量的粗纤维,增加母猪的粗纤维摄入量,提高母猪体内的生酮基质含量,节省母猪体内的葡萄糖含量,转而将更多的营养成分提供给腹中的胚胎。同时,还要保证母猪日常摄入的维生素含量以及钙、铁、酮、锌等微量元素,实现母猪的健康妊娠。
养殖人员要保证母猪具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只有充足的运动量,才能帮助母猪实现正常的发情及受孕。同时,要筛选质量较优的母猪进行培育,完成受孕后,不仅要综合考虑母猪的生长发育情况,还要参考其本亲的繁殖能力,兼顾其父系与母系的共同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在母猪的培育过程中,可以为其添加适当的青粗料,粗料的摄入有助于其肠胃消化系统的发育。养殖人员应尽量避免使用精料,防止猪体格虚胖的现象出现。
养殖人员要对猪的妊娠管理引起重视,在母猪的妊娠期间,对其食量进行科学增减。注重对猪群结构的优化,通过人为手段保证猪群结构的合理性,优化母猪的繁殖能力。将长时间不发情、不受孕的母猪进行及时淘汰,避免具有遗传疾病的母猪进行妊娠。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要结合猪群的实际生长情况,科学的选择疫苗对其进行接种。若需要多种疫苗进行同时接种,就要将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作用考虑其中,合理安排接种时间。
在疫苗接种完成后,需要对疫苗的免疫结果进行监测,从而保证疫苗的接种效果。养殖场应根据猪的生长情况,对处于免疫期间的猪进行抗体监测,根据其检测结构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合理安排疫苗的注射,避免盲目接种的想象出现,提高免疫质量。
综上所述,母猪的繁殖障碍作为一种母猪的常见疾病,不仅危害着母猪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对养殖人员的经济收益造成极大影响。因此,我们应对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种种因素进行科学预防,将饲料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对母猪展开定时的免疫工作,从而保证母猪的养殖健康,提高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实现养殖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