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反刍动物消化生理提高生产的要点

2019-02-12 12:09:14李秀丽田向学李秀梅
兽医导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原虫反刍动物酸度

钱 坤 李秀丽 田向学 李秀梅

(1.天津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天津 300402;2.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天津 300384;3.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402)

反刍动物的划定范围,主要指牛、羊等复胃草食性动物。从其消化生理特点来看,其复胃具有4个室,前3个室为瘤胃、网胃和瓣胃,总称前胃,前胃的勃膜没有胃腺,食物在前胃时受到机械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而第4室皱胃则具有腺体,其消化与单胃相似。在这4个胃中,以瘤胃的容积最大,占总容积的84%。饲料中70~80%的可消化物质和50%的粗纤维在瘤胃内消化,其内有大量的厌氧性微生物,在正常健康状态下是一个良好的、连续不断的微生物发酵罐。所以说,现阶段,能更好的利用反刍动物消化生理,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机能,成为当前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重要内容。

1 微生物调控增产

反刍动物不同其他单胃动物,有了瘤胃的存在,以帮助其更好地消化利用纤维素原料。但是,瘤胃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系统,其中寄生了近千种菌株、近百种微生物种,像是细菌、原虫、真菌等等,都生存生活在这一狭小的空间中。就当前研究综述来看,正是由于这些存在的微生物,才使着反刍动物有着相对单胃动物较低的饲料绝对利用率。其中,在瘤胃代谢生理过程中,甲烷气体的产生是造成瘤胃发酵能量损失的关键原因。大量的体内外试验证实:当瘤胃中原虫数量增多时,甲烷气体的产量也在显著升高。这与甲烷菌与原虫的兼并共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以此而促进甲烷气体的产生。一旦原虫量减少,甲烷菌能依赖产气的附着物就会减少,甲烷气体的产量也会降低,进而避免了机体的能量损失。

对此,原虫控制就成为微生物调控增产的关键。喂料期间,适量加瘤胃素、茶皂素、豆科物质等等,能有效抑制瘤胃内原虫数量,有利于提升机体蛋白利用水平,增加机体蛋白、能量的摄取量,对实现增产效果更好些。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瘤胃中的原虫,有稳定瘤胃酸的作用,为此,上述物质的添加务必要控制好用量。

2 瘤胃pH值调控增产

反刍动物中瘤胃酸度的作用,在pH值高于6.4时,有利于合成B族维生素。在pH值高于6.8时,有利于蛋白合成、日粮纤维素降解。同时,酸度可控在6.4~6.8,对纤维、蛋白等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就反刍动物消化生理特点而言,自身有能力将饲料纤维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降低瘤胃酸度,也有能力将蛋白分解成氮而增加瘤胃酸度。但是,同样很关键的一点,还受到饲料物理结构、饲喂方法、中性洗涤纤维等作用影响。尤其日粮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搭配,当非结构性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比例无论过高、过低都将影响瘤胃酸度,而影响到瘤胃内微生物的发酵质量。为此,为调控瘤胃酸在适宜的范围,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在喂料方面,适应瘤胃pH值调控范围,饲料饲料方面应做出调整:精粗比例搭配得当,精料用量不能过多,否则会影响蛋白、纤维等的合成,而造成厌食、瘤胃酸中毒等病害,降低禽畜生产潜能。日粮中添加的粗料,不能超过60%。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调控,应控制在1:2.4~1:2.6之间。同时,为控制瘤胃内pH值,饲料中可适量加小苏打、氧化镁、碳酸钙等缓冲剂,以增加适口性、激发生产潜能。

3 瘤胃蛋白保护增产

根据反刍动物瘤胃特点,那些进入瘤胃的饲料,很多被微生物所降解形成氨气、氨基酸、肽等等,并最终以氨的形式被合成微生物蛋白不被机体利用。自相关的研究综述来看,进入瘤胃中的饲料,真蛋白有70%被微生物降解为氨气。当瘤胃中蛋白降解过高的话,将直接影响小肠内蛋白的营养需求。甚至说,瘤胃内氨气含量超标时,会诱发机体酸中毒。为此,那么能更好的利用蛋白,降低瘤胃中饲料中蛋白降解度,就成为实现高产的重要突破口。

当前,瘤胃蛋白保护增产技术的应用,主要通过生物学调控,借助物理包被、化学处理、发酵处理等措施,以提升反刍动物低质饲料的采食量,保护瘤胃中的蛋白缓慢释放氨基酸、肽等等,提高小肠中蛋白的吸收利用率。对应饲喂饲料的调整措施,适量补喂鱼粉、饼粕类等饲料。在此,蛋白精料的用量,应严格控制在日粮干物质20%以内,这样对提升营养物质利用率要好些。

4 体会总结

不同其他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因为有了瘤胃,进而能帮助其更好的消化利用纤维素原料。这独特的消化生理特点,在帮助其获取能量源时占尽优势。当时,想要进一步扩大优势,还应做到优劣互补。

一方面,控制瘤胃内微生物在合适的范围,通过喂料适量加抑制类原料,以增强机体利用蛋白、能量的水平,以实现增产增效。另一方面,合理控制瘤胃内PH值范围,优化精粗饲料搭配,合理饲喂方法,调控瘤胃酸在适宜的范围。同时,尝试一些瘤胃蛋白保护增产技术,适量补喂鱼粉、饼粕类等饲料,提升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猜你喜欢
原虫反刍动物酸度
几种动物来源的蜱携带的细菌和原虫的检测
柴油酸度和酸值测定结果差异性研究
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 00:50:56
肉牛常见原虫病的症状及防治分析
新农业(2020年18期)2021-01-07 02:17:10
系统基因组学解码反刍动物的演化
科学(2020年2期)2020-08-24 07:56:44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高含量银的最佳酸度条件选择
河北地质(2017年2期)2017-08-16 03:17:15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水禽常见原虫病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5年9期)2016-01-04 12:00:04
降低反刍动物胃肠道甲烷排放的措施
利什曼原虫减毒活疫苗研究进展
南方某矿石微生物浸铀不同酸度试验研究
科技资讯(2012年6期)2012-04-29 09: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