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伟 王大永
(1.乾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陕西咸阳 713300;2.乾县梁村镇畜牧兽医站,陕西咸阳 713300)
1.1.1 规划和选址不科学
因为规模养殖场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所以,大部分的规模养殖场都是从基础做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有一部分的规模养殖场是从自己家的房前房后建起来,然后逐渐扩大的;而有一部分的规模养殖场则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建在空地较大的地方,公路边、河流边,甚至是村庄里面。这些地方的卫生都没有符合养殖条件,不仅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还容易引发动物疫病。
1.1.2 规模养殖场的设施设备不完善
一部分的规模养殖场对必要的设施设备并没有重视:有些规模养殖场在人员出入的地方没有安装消毒设备,甚至在生活区之间都没有类似的消毒装置,即使是有,但这些地方往往不受重视,只会安装一些简单的消毒工具,实则并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有些规模养殖场则是没有将生活区和养殖区隔离,觉得这样会很方便;有些养殖场则是没有安装净化设施,一些废弃物以及死亡动物不进行处理直接丢弃;还有的则是没有建立隔离间,一些有病疫的动物还会和健康动物生活在一起。这些都会给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带来隐患。
一般大型的,或者国家的规模养殖场在监管制度的制定上都会很科学,有一套自己适用的管理体系,而且对动物的防疫工作也会做到最好,从业人员的思想理念和综合素质都很高。存在问题的则是一些中小型或者私人经营的规模养殖场,他们的经营者都是些个体,只是看中了它的发展前景,注重经济效益,却并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对规模养殖场的管理也也只是采用粗放管理,并不会注重它的防疫制度。有些规模养殖场虽然配备了消毒设施,但并没有采用正确的消毒方式或者并没有运行过这些设施;有些规模养殖场没有制定相关的防疫政策,对动物没有实质性地治疗,可能还会存在兽药使用不合理以及药物残留等问题;还有些经营者不严格执行检疫申报制度,随意引进或引出动物,还将没有隔离观察的引进畜禽与养殖畜禽进行混养。
我国的规模养殖场有很多,但对其进行一一管理并不理想,所以我们应该采用分区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而每个区的规模养殖场在选址布局、设施设备、饲养规模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对每个区规模养殖场进行市场调研后分析的结果对他们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划分为A、B、C、D等级,并对不同等级制定不同的检查方案,比如对A级规模养殖场一个月巡查1~2次即可,而对B级养殖场每月可以巡查2~3次,然后以此类推,对于屡次不合格的规模养殖场便可以采取淘汰制,对各项指标都合格的养殖场重点培养发展。
在对规模养殖场的日常监管中,一定要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对于每个规模养殖场来说,《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是其最基本证明,还有养殖场的各项指标是否合格,消毒设备是否安装在正确位置、是否正常且正确使用,养殖动物的档案是否填写完整正确,是否能够做到无公害化处理且设备完整、处理干净,动物引进引出是否严格按照检疫申报制度进行,动物饲料以及兽药是否有严格的出厂证明和发票等,对于动物的健康问题以及生活区的卫生情况也应该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处理。在日常的监管过程中,对于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应该重视,对于各种肉类食品进行“瘦肉精”检测,还有对于奶制品中“三聚氰胺”和抗生素的检测,确保人们的健康[1]。
在对规模养殖场的日常监管中,如果发现了问题,就应该当即发布《责令改正通知书》,让其立即改正并进行复查,确保已经改正;对于那些违背了《动物防疫法》相关规定的养殖场,需要按照程序对其进行立案,并进行行政处罚,以确保那些经营者能够正视这一问题。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不仅要对死亡动物以及废弃产物进行无公害化处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做出宣传,还要对动物所需饲料以及兽药的品质保障进行宣传,来增强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执法力度以及宣传力度的加大,能更好地体现出预期中的效果。
虽然规模养殖场里面的人员都是通过层层选拔筛选出来的,但是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素质培养也是必要的。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各种讲座,针对养殖人员和执法人员所产生的问题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技能,执法水平以及道德素质,完善管理制度,并在其基础上认知执行各自的岗位职责,遵纪守法,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加强养殖人员之间的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并约束自己的行为。
综上所述,规模养殖场虽然作为未来养殖业的发展方向,但在监管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防疫体系不健全,设备不完善,法律意识淡薄等。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下,监管不足意味着这个项目不能再继续实施下去。所以,要想中国养殖业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做出贡献,我们就应该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日常监督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加强队伍建设,落实一个长效机制来完善监管制度,有助于规模养殖场做到持续发展,符合我国现在的发展方向,并逐渐满足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