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世庆 马惠文
(烟台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烟台 264003)
烟台市2018年全市生猪年末存栏量为311.4万头,全市年出栏量566.3万头,能繁母猪年末存栏量36.3万头。2019年全市生猪养殖场户28998个,屠宰场点现有18处。2018年全年屠宰量为259.8万头,调出猪占年出栏量的54.1%,可见有一半以上的生猪调出我市。
共收集有效问卷81份。有83%的规模场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配种,仍有17%中型饲养户采用本交方式配种。而有67%散养户采用人工授精方式配种,只有33%的散养户采用配种的方式进行。
将每个县市区规模场和散养户的动物疫病防控费用进行汇总,并换算成销售出去的每头生猪(包括仔猪和出栏猪)的费用。通过SPSS18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县市区规模场的疫苗、保健、消毒及预防治疗费用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不同规模场管理水平不同,疫病防控能力有差异,最终体现在疫病防控费用上,同理散养户也一样。而将县市区规模场和散养户的疫苗、保健、消毒及预防、治疗费用进行比较发现,各项费用差异并不显镇,这说明无论是散养户还是规模场在疫病防控费用方面投资相当。
通过统计销售的仔猪和育肥猪数量与生猪销售次数,可以计算出每次出猪的数量,结果为总体117.4头。
生猪每次出场均有生猪运输车进行运输,生猪运输车进入猪舍就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隐患。如果不进入猪舍,由于运输车存在携带病原危险,交接过程中某些方面防控不到位很容易发生疫病传入的情况。因此应在远离生产区的地方进行交接,保持猪只单向流动,做好消毒防护生物安全工作。
通过问卷统计来看,养殖场户都能做到病猪隔离、调入隔离、不用泔水喂猪,避免接触野生动物。饮水消毒不到位的场点比率为46.3%,人员混用的占比25%,上门诊疗占22%,不能做到人员入口消毒的分比为17.1%和11%。而消毒措施不到位很容易传播疫病。而有些养殖场户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不能区分净道、污道,但是由于受限有养殖规模、养殖资金、技术水平的影响,做不到区分净道、污道。
消毒频次为每周一次占比为41%,每周两次占比26.%。每天都消毒占比为20.5%,可见大部分养殖场户对消毒灭源工作做的不到位,关键是对消毒措施不够重视,导致消毒工作流于形式。因此需要提高对消毒工作的认识,适时增加消毒次数。
从统计的问卷来看,规模场和散养户都对疫苗免疫比较重视,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来完成疫苗免疫工作,这导致养殖场户过多的依赖疫苗来进行防控动物疫病,有些小的养殖场户几乎把能买到的疫苗都进行了免疫,免疫的有点过犹不及,疫苗免疫过多,而又不重视生物安全的情况下,一是会导致疫病临床症状复杂化,不能及时作出诊断,影响疫病防控的时效性。二是导致病原变异,现有疫苗不能提供足够保护力,导致疫病零星不断发生。三是加大猪只免疫系统负担,导致抗病能力不足,生产性能下降。而不断加强的疫苗免疫造成了这种恶性循环永无止境。
目前,猪瘟、蓝耳、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较高,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风险较低,但是像伪狂犬、副嗜血杆菌等动物疫病零星出现,可能在防控不力的情况有可能出现局部流行,因此有必要继续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在掌握流行病原及流行趋势的情况,有针对性开展动物疫病免疫。
具体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生猪运输车、无害化处理车消毒方面存在难点,存在消毒不彻底的情况。部分小型养殖场户存在养殖用地限制,资金不足等情况,养殖技术落后,生物安全防护不到位,但又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位的问题。对蚊虫、老鼠、鸟的防护难度较大,防护资金投入太大,专业防护知识缺乏。合同猪引进过程中的防护难度大。
(1)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宣传指导。针对部分养殖场户养殖水平不够的问题,建议养殖场户一定落实养殖主题责任,多学习,多交流,不断提升养殖技术水平。部分技术推广单位,设计标准的养殖场布局图、生物安全管理手册,解决养殖场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并通过媒体、网站、公众号等方式加大宣传指导力度,使标准养殖模式深入人心。
(2)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养殖技术宣传推广需要大量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本来部分县市区防疫队伍存在人员少、年龄结构偏大、待遇低等问题。非洲猪瘟防控更是暴露出当前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必选健全基层畜牧兽医队伍,提供合理待遇,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3)加大非洲猪瘟知识的普及,消除消费者恐慌情绪。各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非洲猪瘟疫病及防控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非洲猪瘟可防可控,并不是人蓄共患病,消除人们对食用猪肉的恐惧感,让人们放心食用猪肉。
(4)加强联防联控。农业农村局应会同相关部门,严格按照“非洲猪瘟”疫情防治预案,强化“非瘟”疫情管控,严格落实监测排查、疫情报告处置、调运监管、禁止使用餐厨剩余物喂猪、生物安全保护等综合措施,严厉打击检疫、贩运、屠宰环节的违法行为,防止“非洲猪瘟”疫情传入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