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话语的中韩外宣翻译与国家形象

2019-02-11 13:06:37姜琳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5期
关键词:韩语含义原文

摘 要:“中国特色话语”它是中国语言文化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中外交流的关键构成要素。中国特色话语在表达中国政治观点、传播中国政治理念、形成舆论导向、构建民众心理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所以,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在外宣翻译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中以《中国关键词》为中心对中国特色话语进行分析,并对《中国关键词》的两种韩文译本进行统计与比较,探析中国外宣翻译中的各种策略与其效果。

关键词:中国特色话语;《中国关键词》;外宣翻译

一、绪论

“话语”是指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特定的语言行为,也就是发言人与在特定社会背景下通过文本接收讲话的人之间的沟通,包括发言人、受众、语境、文本、通信、背景等。话语会生成意义、构建身份、建构社会关系。政治话语在表达政治观点、传播政治思想、引导公众舆论、建立民众的思想意识、突出国家的特征和形象方面有着关键的影响。所以,政治话语代表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政治思想、文化理念、价值观和现状等等方面。政治话语与一般文化作品的翻译有所不同,一般文化作品的翻译主要考虑的是能否理解和感受,而政治话语不仅有理解的问题,而且着重的是能否接受,包括对语言和政治内容两方面的接受。

“中国特色话语”凸显了中国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价值观,反映了中国长期以来的形象和发展目标。随着改革和开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的进一步深化,经济也处在不断增加的状态,国家整体实力不断变强,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中国特色话语的外宣翻译变得越来越关键。妥善的翻译战略将对外国的外宣翻译的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也将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成功建设产生直接影响。

目前而言,我国的外宣翻译侧重于英语,尽管用英语以外的语言翻译的媒体数量有所增加,但这方面仍然没有很高的关注度。尽管对英语即时翻译的研究可能对其他语言有用,但基于不同语言和文化系统的研究框架不能完全复制。由于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和獨立的研究价值,因此深入改进英语以外语言的对外翻译研究是很重要的。针对多语种的外宣翻译研究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助于促进中国话语和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更是有着重大的意义。

因目前我国的外宣翻译研究以中译英为主,所以与中韩外宣翻译直接相关的研究文献数量极少。这些论文中与中韩外宣翻译和应用翻译相关的论文,重点是特定类型的文本,例如旅游宣传文本和领导人的演讲文稿等。这些翻译文本大多与口译人员有关,但却没有根据外宣翻译特征进一步探索,更加缺少对国家形象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因外宣翻译都是以“中译外”为途径,将中文的材料翻译为外文,所以国外研究相对较少,韩语文献更是凤毛麟角。韩国对中国形象的研究也仅限于中国电视剧、中国企业、旅游观光等产业,并没有对中国特色话语与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

二、案例分析

例1:

原文: 中国梦

译文1: ???

译文2: ??? ?

2012年11月2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提出了中国梦,这是中国政府的主要理念,也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提出的主要理念。习近平将“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国民族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梦想”,他说,这一梦想“一定会实现”,中国梦的主要目标也可以理解为“两个世纪”的目标。具体是:随着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百周年的到来,中国逐步实现了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体现在中国的丰富多彩、国家的复兴和人民的福祉上,遵循了中国社会主义路线,坚持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建设五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文明,加强了民族主义精神。

译文1中将“梦”直译为“?”,但在韩语中“?”一般含义是指“矇昧”“蒙卦”“蒙受”等含义,因此,将“中国梦”译为“???”并不能适当地表现出原文的意思。而译文2则使用意译的方法,译为“??? ?”,“?”在韩语里表示“想要实现的希望或理想”,这种翻译不仅可以使外国读者正确地理解“中国梦”的含义,助于理解“中国梦”中所包含的理念,也对树立中国国家形象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例2:

原文: 小康社会

译文1: ?????

译文2: ????

对中国来说,“小康社会”这一独特的说法反映了古代思想家提出的有吸引力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普通人过上体面和富有的生活的愿望。所谓的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意味着食物和衣服的解决,还意味着满足城市和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需要。

译文1中使用的是音译的方法,而译文2则使用了意译的方法。“????”虽然在语法上没有问题,但这个词语的用法只在中国的朝鲜语中使用,而在韩国语中是不使用的,考虑的本文的韩文版的主要受众人群是韩国人,所以应该避免这种译法。译文1中使用音译的方法,虽然对韩国受众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但有利于传播中国特色,建立中国国家形象。

例3:

原文: 九二共识

译文1: 92????

译文2: 92??

例3中译文1使用了英文音译的方法,而译文2使用了逐字对译的方法。“九二共识”按字面意思应翻译为“9.2 ???  ??”,但作为一个历史事件,“??? ??”太过繁复,不够简洁明了,译文2中虽然缩略为“??”,但“??”一词在韩语里一般表示“公式”的含义,译文2的译法难免为扭曲原文的含义。译文1中的英译词“consensus”表示“一致; 舆论; 一致同意,合意”,与原文意思相同,所以译文1比译文2要更恰当。

例4:

原文: 习马会

译文1: ???(習馬會)

译文2: ???·???? ??(??? ???? ????)

例5:

原文: 瀛台会晤

译文1: ???(瀛臺)??

译文2: ????(中南海)???(瀛臺)??? ??????? ??

例4和例5中译文1都是使用直译的方法,而译文2使用了意译并添加了解释,在这两个案例中,虽然译文1更加简便一些,方便记忆与传播,但对于原文含义的解释不够,影响外国受众的接受度。译文2中将原文进行简单的讲解,使外国读者能够理解原文的意思,这样的方法虽然稍显复杂,但更加有利于中国国情的对外宣传与传播。

例6: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

译文1: ???????

译文2: ? ??? ???? ?? ?? ??? ??? ?? ??

例7:

原文: 大道至简

译文1: ????

译文2: ???? ????? ??????

例6与例7的原文出自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译文1中使用了直译的方法,对于外国读者来说,如果学习过中文或对中国古汉语有所研究倒也不难理解,可是对于普通民众来熟,把古代汉语直接翻译成韩语的意思是不明确易懂的。我们一般用汉语使用的一些术语,如果外界不增加时间概念或基本知识,就会使外界难以理解。在译文2中,解释了古代汉语的含义,不仅有利于外国受众的理解,也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中国的哲学思想,传播中国的固有文化。

例8:

原文: 摸着石头过河

译文1: ?? ????? ?? ???

译文2: ???? ??? ?? ?? ??? ??

例8中“摸着石头过河”表示“比喻办事谨慎,边干边摸索经验”,译文1中采用直译的方法,与原文含义相符。但译文2中“???? ??? ?? ?? ??? ??”表示“再确定的事情也要确认小心”其含义是要人小心谨慎,与原文含义不符,这种翻译就会带来歧义,造成更大的问题。

中国与韩国自古以来同属同一文化圈,语言和单字之间相同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但在进行中韩翻译的时候,不能禁锢于简单地将常见的单词和短语应用于翻译,必须分析文本的含义,找到相同的表达方式,准确地传达出原文信息。严复的“信、达、雅”中也指出“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翻译必须正确,不要偏离、忽略,或者增加或减少其含义。这对于翻译而言是一个尤其需要注意的方面,特别是在外宣翻译领域。

例9:

原文: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译文1: ????? ?? ???

译文2: ??? ??? ??

例9中译文1采用了直译的方式,而译文2采用了意译的方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指“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证行政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而在韩语的表达里,也经常使用“透明”一词,表示廉政清明,比起译文1中将“阳光”直译为“??”,译文2更加贴切,可以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在含义。

这也是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的“接近海外大众的思想习惯”。通常来说,要向公众公开的数据,必须接近中国的发展现实情况和海外公众的需求,在认识外宣工作领域工作的译者必须研究和分析外国文化和外国人的心理思维差异。并且考虑到中外文化的确切特征,注意中外的思维习惯。要想做一个优秀的外宣翻译者,那就要避免出现一字一词的把中文翻译为外语,要在充分研究分析外国思维习惯,有的删除汉语,有的添加基本信息,字面上有的直接进行翻译,最好的沟通翻译得当。或其他间接引用引语。

例10:

原文:“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译文1: ‘?(親), ?(誠), ?(惠), ?(容)? ???? ??

译文2: ‘??, ??, ??, ??? ???? ??

例11:

原文:對非“真、实、亲、诚”

译文1: ????? ?? ‘?(眞), ?(實), ?(親), ?(誠)

译文2: ????? ?? ‘???????????? ??

韩语是表音文字,而相反,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韩语作为表音文字,单单的一个字是无法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正确含义。以例10和例11为例,中国人常常以一个汉字来概括词语的意义,但韩国语中却不能使用这个方式。如“?”,除了“诚”,还表示“城”,“圣”,“姓”,“性”……等多种含义。

在汉译韩中我们不能直译每一个汉字,这会引起对原文含义的扭曲与误解,而是应当将这种词汇进行一定的补充说明。在以上两个案例中,意译法显然比直译法更加恰当,可以解释出原文正确的含义。

例12:

原文:中国制造2025

译文1: ????2025

译文2: 2025??? ???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制造强国,中国人民币和廉价劳动力的汇率是最大的特点,很多外国商品在中国加工,再出口到国外,然后向世界各地销售,很多商品都有“MADE IN CHINA”的短语,“中国制造”是中国人熟悉的词语。 “中国制造2025”不仅代表着中国要成为制造业大国,也代表着中国将要成为制造业强国的理念。

但是将这一词语直译为“????2025”并不能向国外受众传达这一理念,因此,像译文2中,将韩文译本解释为“2025??? ??? ????? ????”更加符合我们的国情,也可以更好地树立我国的国家形象。

例13:

原文:协调发展

译文1: ????

译文2: ????

例13中原文的“协调”意味着“和谐一致,配合得当”。译文1中“??”为“调和”的含义,表示相互协调和谐,而译文2中的“??”则是“协力”的含义,表示合力互助的。因此,从正确表达原文含义的角度来看,译文1比译文2更加恰当贴切。

三、结语

翻译是沟通的桥梁,通过中韩外宣翻译,不仅可以促进中韩两国的交流,还可以让韩国的民众更加准确地了解中国的国情、中国的社会体系和中国的价值观。

无论是韩文字创始之前的“吏读”,还是自朝鲜文字形成以来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都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韩传播,为两国今后在不同领域交流观点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然而,对韩外宣的外语翻译缺乏系统的组织,两国对文化语境缺乏关注,这不仅影响了沟通的有效性,而且还可能导致韩国民众对中国某些重要信息的“误解”,从而扭曲了国家形象。

在当今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外宣翻译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的外宣翻译文本和相关研究,都是以英语为最主要的目标语种。虽然包括韩国语在内的多语种外宣翻译文本逐渐增多,但相关学术研究仍属空白。因而细化各语种的外宣翻译研究,不仅能够使对外宣传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也能进一步提升宣传效果。因此,本论文尝试在中英外宣翻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韩翻译的特点对中国政治话语的外宣翻译进行了分析,并从国家形象构建的角度对中韩外宣语篇的翻译策略的研究范式进行了探索。

外宣翻译在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既忠实于原文,又让外国受众充分理解的翻译,才能正确地传播中国的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才能使国际受众对中国的国家形象有正确且全面的认识。

參考文献

[1] 窦卫霖.政治话语对外翻译传播策略研究,中国翻译,2016.

[2] 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中国翻译,200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项目名称:中国特色话语的中韩外宣翻译与国家形象,项目批准号:2019JX038。

作者简介:姜琳(1994.03- ),女,吉林延吉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韩语翻译学。

猜你喜欢
韩语含义原文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46
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让句子动起来
虚荣的真正含义
学生天地(2016年16期)2016-05-17 05:45:55
关于韩语单词“漂亮”的对比
西江文艺(2015年6期)2015-05-30 23:51:45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韩语专业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探讨
尝粪忧心
卖身葬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