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内固定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研究

2019-02-11 20:47:30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473000王增利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9期
关键词:锁骨患肢肩关节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473000)王增利

临床上,锁骨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且近年来该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内固定是治疗锁骨骨折的重要方式,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直接影响着患者肩关节恢复以及生活质量。为探究锁骨骨折内固定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本文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内固定患者68例,纳入标准:①上述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确诊为锁骨骨折[2];②经伦理会同意,患者均知情。排除标准:①合并多发伤、不配合等患者;②精神疾病者、资料不全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男24例,女10例,患者年龄22~68岁,平均(46.5±3.5)岁,观察组34例,男20例,女14例,患者年龄20~69岁,平均(44.3±3.7)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有: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进行护理操作、日常护理等方面。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包括:手术后三天以内,帮助患者进行坐立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肢体的摆动(指导患者弯腰,并自然下垂患肢,进行前后左右自由摆动)一次十分钟,一天四次。手术三天后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旋转活动,(患者患肢外展,屈曲肘关节,运行前臂的上下摆动)一次十分钟,一天四次。手术后四五天伤口基本愈合,患肢肿胀情况基本消失,这时可以指导患者进行爬墙运动(患者面墙站立,前伸患肢,向上爬行)一次十分钟,一天四次。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选择肩关节Constant评分量表评价,主要包括肌力、疼痛、活动范围等指标[3]。②选择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主要包括修饰、进食、洗澡等十个项目,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 护理干预前,观察组Constant评分(66.0±8.5)分,对照组Constant评分(65.4±8.9)分,t=0.36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Constant评分(92.6±14.5)分,对照组Constant评分(78.4±10.9)分,t=3.62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观察组Barthel评分(74.6±6.9)分,对照组Barthel评分(58.5±5.4)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锁骨骨折是发病率较高的骨科疾病,约占骨折总数的8%。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内固定方式已成为治疗锁骨骨折的主要方式,但内固定手术后患者需要较长时间进行肩关节固定,这很容易导致关节黏连、关节囊增厚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质量。故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手术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患者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康复医学的重点,该护理模式通过综合性、规范化、系统性的训练,能全面改善患者各项活动功能。在本文研究中,给予患者患肢钟摆运动、肩关节旋转运动、爬墙运动等一系列的早期康复护理,不仅能够提升患者肩关节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关节黏连等各项并发症,全面改善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肢体运动能力。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Constant评分、Barthel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锁骨骨折内固定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锁骨骨折内固定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锁骨患肢肩关节
肩关节镜术后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感染风险高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右侧锁骨下动脉迷走并起始部闭塞致锁骨下动脉盗血1例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9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肩关节生物力学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