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455000)崔建云
1.1 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接收的76例反复性过敏性紫癜患儿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38例。甲组:22例男,16例女;年龄2~9岁,平均(6.2±2.3)岁;初次复发28例,再次复发10例;甲组:20例男,18例女;年龄3~10岁,平均(6.5±2.2)岁;初次复发27例,再次复发11例。研究纳入对象均符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中有关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儿都已通过相关的医学伦理审核,且签署有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存在严重的心、肾、肝功能障碍或有药物禁忌症的患儿。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采取基础治疗,甲组采用西咪替丁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将20mg/(kg·d)西咪替丁注射液(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799)分两次进行肌内注射,口服5mg氯雷他定颗粒(国药准字H20060719,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1天1次。乙组在甲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治疗,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体重<30kg的患儿,每次5mg;体重≥30kg的患儿,每次10mg,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服用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紫癜、血尿、腹痛、关节红肿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总有效率与复发率。疗效评定标准:无效:治疗3周后紫癜等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病情加重;有效:治疗2周后紫癜等相关症状基本消失,尿生化检测结果显示有轻微尿蛋白症状;显效:治疗1天后,无新的紫癜,腹痛、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SPSS22.0软件分析所有研究数据,计数与计量资料用例数(%)和(±s)表示,组间对比差异用X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乙组患儿的紫癜消失时间(6.9±1.6)d、血尿消失时间(12.2±3.1)d、腹痛消失时间(11.1±3.0)d及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时间(11.9±2.9)d都明显短于甲组的(12.4±3.1)d、(20.2±4.7)d、(19.2±4.3)d、(17.8±2.7)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 乙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7.4%)明显高于甲组(84.2%),但其治疗后半年及1年的复发率(2.6%)明显低于甲组(1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小儿反复发作性HSP,尽早采取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对于缓解患儿的疾病症状,改善其预后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以反复发作性HSP患儿为试验对象,通过对其实施不同的药物治疗,结果显示乙组患儿的腹痛、血尿、紫癜、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采用西咪替丁联合氯雷他定治疗的甲组,且乙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但其治疗后半年及1年的复发率明显低于甲组,主要原因在于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属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降低患儿的血管通透性,抑制嗜酸粒细胞发生炎性浸润,从而达到缓解患儿炎症反应的效果[2]。同时,孟鲁司特咀嚼片能显著减少患儿的尿蛋白含量。此外,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小儿反复性过敏性紫癜,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调节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可有效缓解患儿的过敏反应。西咪替丁能预防因化学刺激引发的腐蚀性胃炎,减轻应激性胃溃疡与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综上所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联合西咪替丁及氯雷他定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有利于消除患儿的炎性症状,缓解患儿的不良反应,降低患儿过敏性紫癜复发率,适合用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