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长葛市中医院(461500)夏琳宽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重要科室部门,承担着医疗物品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与发放工作[1]。本文就对供应室采取一体化管理,在手术器械处理过程中应用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其结果分析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使用过的1200件手术器械,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0件,止血钳274件,腔镜175件,剖宫产包151件;对照组600件,止血钳280件,腔镜171件,剖宫产包149件;两组手术器械比较,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管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管理。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处理手术器械,再送到消毒供应室实施消毒灭菌处理。然后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将手术器械送到手术室中的无菌物品存放室。观察组:供应室一体化管理。①管理流程。先建立手术器械交接本,手术室与供应室交接器械时,需记录手术器械交接情况,在与传送护士核对准确后,标注器械包名称。手术结束后,手术室器械护士仔细清点器械卡片,检查核对无误后,将器械送至污洗区处理。在预备处理后,再次核对无误后签名。通过污物电梯将器械送到消毒供应室污物接收区。供应室工作人员仔细清点器械物品,在确定无误后签字。由中心供应室专人接受器械并清洗,进行器械整理、检查、包装和灭菌。清洗结束后,再次核对后在供应室交接本签字。随后进入供应室器械护理,并通过洁净用电梯送到手术室。所有的器械统一放进密封箱内,由专人运动,以免二次感染。一个小时内需将所有器械消毒处理。同时要在标记牌上著名器械名称、种类及数量。②加强工作人员的组织管理。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及手术室人员进行必要的手术器械清洗管理及学习,并强化院感控制的宣传及培训工作,以此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器械处理合格情况,调查两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手术器械合格:手术器械表面光滑,未残留血渍、锈渍[2]。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内数据。对呈百分比率(%)表示的计数数据,采取卡方x2检验,当P<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两组器械合格率 观察组器械处理合格率98.83%(593/600),对照组器械处理合格率87.33%(524/6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59.851,P=0.000)。
2.2 观察两组感染发生率 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0.17%(1/600),对照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1.67%(10/6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5.872,P=0.015)。
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医院重要的医疗工作,其工作质量决定了医疗质量,也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器械处理合格率87.33%,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1.67%。由结果看出,在消毒供应室处理过程中应用常规管理,存在一定的手术器械处理不合格率,同时会影响手术质量,致院内感染增加。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实施,将手术器械统一纳入消毒供应室,并由相关人员实施一体化管理。由供应室专业人员完成对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和发放,减少非专业人员在消毒供应室内的走动,也避免供应室人员进入手术室随意走动,能够提高手术室及消毒供应室的洁净度,改善消毒供应室及手术室的环境,降低手术器械处理不合格率,提高院感控制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器械处理合格率98.83%,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0.17%,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结果看出,通过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消毒供应室人员熟练掌握工作流程,熟悉手术器械结构、性能,选择更为合理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能进一步提高消毒供应室的操作水平,因此能提高手术器械处理合格率,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在供应室一体化管理过程中,保持手术室与消毒供应室的各自独立性,也能使两部门相互一体化连接,确保工作连续性,并明确每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并互相监督,故而能减少工作中问题的发生。总而言之,在供应室处理手术器械时,对供应室采取一体化管理,能够减少院感的发生,提高手术器械处理合格率,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