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中描绘过这样一个场景:美国腹地的一个小镇,有成片的农田、果园,鸟儿在山中鸣叫,小鹿静静地穿过田野。然而,一场莫名的疫病悄然而至,小镇如同中了魔咒一样,牛羊成群死亡,孩子、成年人突然病倒、死亡,镇上有种异样的寂静。作者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了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指出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
另外的路是什么呢?即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型使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然而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使我们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代价,积累了大量生态问题。物质产品生产能力强大,优质生态产品却总体短缺。老百姓对清新空气、青山绿水的呼唤日渐迫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同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发布,提出到2020年,构建起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制度。这些重要制度大部分与自然资源管理密切相关,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更加节约集约利用珍贵的自然资源,更加关注生态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是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所共同拥有的,利用是应该的,但如何更科学合理利用,需要我们有更大的共识。生态文明是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共同利益,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涉及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两大方面,生态环境制度包括国土空间布局、源头保护、生态修复等内容;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包括资产产权、资源有偿使用监管等内容。履行好自然资源管理职责会面临很多挑战,但全省自然资源管理者定会致知力行、无畏前行,管好用好自然资源这个宝贵的财富,紧紧围绕“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核心职责,扎实推进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这其中,媒体在传播正确理念方面有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中自然资源的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共同努力做好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