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婷
作者单位:110001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
初治肺结核患者是指初次确诊患有肺结核并首次接受药物治疗及抗结核治疗(疗程<1个月)的肺结核患者[1]。这类患者由于治疗时间尚短, 疾病认知水平较低, 而且情绪容易受到肺结核的影响, 生理、心理均处于应激状态, 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阻碍治疗措施的顺利施行, 继而影响到治疗效果。为了改善这一现状, 应加强临床护理干预,提升患者心理、生理舒适度, 从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保障治疗效果[2]。此次试验在初治肺结核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获得满意效果, 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10月收治的8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临床研究的前瞻性原则, 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6例;年龄最小30岁, 最大68岁, 平均年龄(47.02±7.01)岁;其中, Ⅲ型肺结核33例, Ⅳ型肺结核7例。
观察组中男23例, 女17例;年龄最小29岁, 最大68岁,平均年龄(46.81±7.12)岁;其中, Ⅲ型肺结核34例, Ⅳ型肺结核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证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主诉需求予以基础护理, 如有异常及时将信息告知临床医师, 采取应对措施。
1.2.2 观察组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具体方案如下。①环境护理干预。病房定期消毒打扫, 在窗台、桌子上布设绿植, 早上10∶00关掉空调, 开窗通风, 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意愿, 合理调控室内温度、湿度及照明强度, 护理人员进出病房时轻轻推门, 提醒过往人员勿大声喧哗, 营造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②健康宣教。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告知患者及家属肺结核的病症知识, 包括病因病机、病程进展、治疗方式及预期疗效, 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起居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忌烟、酒。③心理护理干预。从患者的病历了解其基本信息, 通过语言及行为沟通明晰患者的心理特点,为患者答疑解惑, 采用积极的语言, 有效疏导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 介绍主治医生在肺结核治疗方面的权威性, 客观介绍预期疗效, 增强患者的信心, 让患者始终保持积极放松的心态进行治疗。④用药指导。告知患者治疗的短期方案及长期策略, 告知患者各类药物的应用事项、预期疗效及副作用, 嘱咐患者遵医嘱按时定量用药, 不得根据自身感受减少用药量或中止用药, 告知其中止用药的危害性, 帮助患者掌握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时的解决方法, 保障用药安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情况。随访6个月, 采用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 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5个方面, 评分越高, 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佳[3]。此外, 采取自制调查问卷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定, 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38/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对比( ±s, 分)
表1 两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生理职能 情感职能 活力观察组 40 80.13±9.58a 66.14±7.05a 52.25±6.34a 69.20±8.75a 68.33±6.15a对照组 40 64.50±7.45 55.10±6.11 30.81±4.14 50.62±6.14 53.78±4.28 t 9.264 8.375 10.127 9.775 8.630 P<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对比[n(%), %]
肺结核是一种肺部结核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疾病, 病情严重, 在确诊后应及时予以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4-6]。对于初治肺结核患者, 其治疗依从性较低, 应加强临床护理干预,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通过环境护理干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干预、用药指导等措施, 提升其自我管理意识及治疗依从性, 遵医嘱行事, 改善治疗效果。有学者经研究表明[7-11]:优质护理方法的实施, 能够改善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使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得到有效提高;与本次研究成果相似。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38/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具备显著的价值作用。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提高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 因此, 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纳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