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茜 张丽 黄佩琳
作者单位:518116 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供应室(卢茜);510518 深圳市宝安第二集团第二总院骨科(张丽);518116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爱联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黄佩琳)
手外伤是一种工伤事故中常见的外伤, 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并且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是由于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康复时间较长, 容易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不利于术后恢复, 如果治疗或护理不当还会使手功能发生障碍, 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压力[1]。因此, 临床上在治疗手外伤患者的同时,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系统护理, 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 增强治疗信心, 为手功能的恢复提供有利条件。护理干预作为一种综合的护理手段, 能够有效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改善治疗态度, 对于促进术后手功能恢复、预防手功能障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3]。本研究针对手外伤手术患者应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手功能恢复效果,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本院80例进行手外伤手术的患者, 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男23例, 女17例;年龄23~56岁, 平均年龄(37.63±6.34)岁;受伤原因:爆炸伤7例, 挤压伤12例, 锐器伤8例, 其他13例;受伤类型:开放性骨折9例, 肌腱断裂17例, 手部碾挫合并血管神经损伤14例。观察组患者男21例, 女19例;年龄21~57岁, 平均年龄(36.92±6.74)岁;受伤原因:爆炸伤8例, 挤压伤13例,锐器伤7例, 其他12例;受伤类型:开放性骨折11例, 肌腱断裂16例, 手部碾挫合并血管神经损伤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有明确手外伤史;②患者均需要接受手术治疗;③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 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功能、认知功能、造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密切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 仔细观察伤口状况, 给予疼痛患者相应的止痛措施,定期换药, 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药物使用指导和康复训练等手外伤常规护理。
1.3.2 观察组 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3.2.1 营造舒适的居住和治疗环境 医护人员要及时打扫病房卫生, 合理调节和控制病房的湿度、温度以及空气的清新度, 减少外界噪音污染, 使患者能够对病房环境感到舒适;要对患者展示贴切的服务和微笑, 并对其要求和意见进行亲切的询问, 在解释和答复时一定不能使用“不行”、“不知道”等生硬词语, 增加与患者之间的熟悉感。
1.3.2.2 心理护理干预 术前, 医护人员要耐心向患者介绍麻醉、手术的基本流程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以便其做好心理准备。并针对患者不同的文化背景、性格特征、生活方式、疾病程度等多方面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 护理过程中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让患者能够将心理感受诉说, 同时医护人员要耐心解答患者的合理提问, 充分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 指导患者自如呼吸, 以确保患者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1.3.2.3 疼痛干预 术后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疼痛干预:对于重度疼痛患者可以按照医嘱为其提供药物治疗;对于中度疼痛的患者可以对其疼痛部位进行局部环形按摩, 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为其实施热敷避免肌肉痉挛、冷敷来缓解水肿;对于轻微疼痛患者可以为其播放轻微的音乐, 以确保患者心率的平稳, 减轻抑郁、焦虑、疼痛程度。
1.3.2.4 康复指导 由于过早或过晚进行活动均可能会对术后手功能恢复造成不利, 医护人员要将功能锻炼、缓解疼痛的方法及重要性详细告知给患者, 在进行有效固定的前提下要及时指导患者进行手部锻炼, 以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肿胀程度, 防止出现肌腱粘连、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同时要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做好消肿、止痛、抗炎、消毒等后续工作。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VAS对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 轻度疼痛为 0~2 分 , 中度疼痛为 3~5 分 , 重度疼痛为 6~8 分 , >8 分为极度疼痛。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效果。采用完全主动活动(TAM)系统对患者术后的手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临床治疗护理后, 如果患者的手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为优;手功能恢复>75%为良;手功能恢复50%~75%为可;手功能恢复<50%为差[4]。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 干预前,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0 8.34±1.65 5.35±0.65观察组 40 8.56±1.75 3.74±1.24a t 0.579 7.273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效果比较[n(%), %]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工伤事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的上升, 手外伤作为一种常见的外伤, 由于手部解剖结构复杂并且患者常常伴有皮肤、关节、骨、血管、神经、肌腱损伤,不完全或完全断腕、断掌、断指等情况, 如果治疗或护理不当很可能使手功能出现障碍[5]。手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患者手功能一旦发生障碍, 将会给其生活带来很大的障碍, 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因此, 在术后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对于促进手功能恢复, 巩固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全面、新型的综合护理方式, 能够有效分散患者注意力, 缓解不良情绪, 改善病情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前,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主要原因是通过加强环境管理, 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 同时为其提供贴切、优质的服务, 可以帮助患者消除不适, 减少外界因素的不良刺激;通过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可以使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更加深入, 消除顾虑, 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由于担心手功能丧失而出现的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6];通过对其进行心理支持以及采取相应手段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帮助患者增强治疗信心, 提高治疗依从性;通过开展康复指导,不仅可以避免患者由于过早或过晚活动而对术后康复造成不利, 同时通过应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和缓解疼痛, 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程度, 促进手功能恢复[7,8]。由此说明针对手外伤手术患者应用护理干预,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 提高手功能的恢复效果。
综上所述, 针对手外伤手术患者应用护理干预,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 提高手功能的恢复效果, 预防手功能出现障碍, 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