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杰
作者单位:514400 五华县中医医院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性疾病, 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 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 并增加了患者家庭负担[1]。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 中风的救治成功率也明显上升, 但中风后遗症恢复期治疗难度仍然较大。研究发现, 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可塑性较高, 经过积极的康复治疗, 有利于患者言语、运动功能的恢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3]。本文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采取清脑舒络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中风恢复期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风的相关诊断标准[4], 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病情稳定, 处于恢复期。患者临床表现为感觉衰退或消失、偏瘫、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排除标准:①恶性高血压者;②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③脑外伤、脑肿瘤引起的脑梗死者等。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4例。观察组男24例, 女30例 , 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4.73±6.11)岁, 病程8~30 d, 平均病程(17.38±5.33)d。对照组男25例, 女29例 , 年龄50~80岁, 平均年龄 (65.31±6.24)岁 , 病程 10~36 d, 平均病程 (18.14±5.56)d。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 包括抗凝、降压、降糖等,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钙(Lek Pharmaceuticals d.d., 注册证号H20181021)10 mg/次, 1次/d,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清脑舒络汤治疗,药方组成:炙黄芪、鸡血藤各30 g, 路路通20 g, 丹参、桑寄生、川牛膝、生山楂各15 g, 当归、赤芍、桃仁、川芎、地龙各10 g, 红花6 g, 水煎煮取汁, 1剂/d, 早晚分2次服用, 4周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5]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疗效、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自理情况。①中医症候疗效分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级别。基本痊愈:症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候积分减少>70%;有效:症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候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采取FMA评分对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 总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 表明运动功能越强。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取NIHSS评分法, 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包括意识水平、 凝视、视野等共11项, 0~3级评分,分数越高, 表明神经功能障碍越严重。④采取BI评分法, 对患者进食、洗澡、大小便控制、行走等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 分数越高, 表明自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9%,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康复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康复指标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康复指标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FMA评分 BI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4 12.03±2.34 3.11±1.09ab 20.14±2.73 64.42±3.38ab 37.14±5.05 68.62±8.88ab对照组 54 12.06±2.19 5.54±1.48b 21.17±2.66 43.95±4.35b 36.99±4.78 56.37±11.91b t 0.07 9.71 1.99 27.31 0.16 6.0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我国医学认为, 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 其发病与气血运行密切相关。气为血帅, 气虚则血行不畅, 脾胃运化无力,痰瘀互结, 脉络阻滞。同时, 血为气母, 血行无力则阴虚阳亢,上扰神明[6]。可见, 气虚血瘀是中风发病的根本原因, 在治疗时, 应以益气养血、通络化瘀为主。
清脑舒络汤是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 进行加味改良而成,具有辨证施治, 亦攻亦补, 扶正祛邪之功效[7]。以往有研究显示, 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方面效果良好。本方以炙黄芪为君药, 补脾益气, 增强气血运行, 且祛瘀不伤正;鸡血藤、当归为臣药, 能够活血养血, 纠正患者血虚状态;此外, 配合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地龙、丹参等中药, 能够与君药臣药相辅相成, 行气活血, 清热化瘀;川牛膝、桑寄生则能够强筋健骨, 补益肝肾, 引血下行;山楂活血化瘀, 同时, 具有良好的降压、降脂效果;路路通利水除湿, 祛风通络;诸药合用, 能够达到活血、益气、祛瘀之功效。以往有研究显示,清脑舒络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降低血液黏稠度, 增加血流量及血流速度, 降低血管阻力, 促进血液循环[8]。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9%,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指标分别为 (3.11±1.09)、(64.42±3.38)、(68.62±8.88)分 ,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5.54±1.48)、(43.95±4.35)、(56.37±11.9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清脑舒络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钙单独治疗, 充分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独特优势。
综上所述,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清脑舒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 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