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楚清
作者单位:510445 白云精康医院
冰毒吸食可能导致精神出现幻觉, 患者往往因幻觉导致情绪失控, 引发暴力行为, 或出现偏执、妄想症状。当前对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未有统一归类, 在治疗上亦无标准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通常以氯丙嗪、氟哌啶醇等传统精神疾病药物治疗为主。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精神疾病药物不断更新换代, 如何在众多药物中选择最为适合冰毒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药物, 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1,2]。本文选取100例因冰毒引发精神障碍的患者, 随机分组并分别采取奥氮平、利培酮进行治疗, 以期探讨两种药物治疗冰毒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因冰毒引发精神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 均符合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判断标准,且无其他精神病史, 入院后行尿检发现尿微量白蛋白(U-MA)阳性。研究开展前已将本项目呈报伦理委员会, 获得审批后开展下一步工作。患者及家属均明确本次研究相关事宜, 并自愿参与。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单双数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中, 男28例, 女22例;年龄19~46岁 , 平均年龄 (27.19±6.44)岁 ;病程 0.3~4.0年 , 平均病程(2.07±0.73)年。对照组患者中, 男27例, 女23例;年龄20~46岁 , 平均年龄(27.21±5.47)岁 ;病程 0.3~4.0年, 平均病程(2.15±0.69)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案以利培酮为主, 试验组治疗方案以奥氮平为主, 具体用药如下。取利培酮片(商品名:恩利舒,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0160)1 mg, 视患者具体病情给药, 1~2次/d, 后续逐渐增加用药量,每周可在原有用药基础上增加2 mg, 若用药量达到4~6 mg,可维持此用药量治疗。取奥氮平片(商品名:欧兰宁, 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10799)10 mg, 1次/d,后续给药量可根据患者病情进展调整, 但最高用药量不得超过20 mg/d。两组治疗期间禁用同类药物, 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根据患者经治疗后的精神状态与治疗前精神状态之间的差异进行判定。①若患者经治疗后, 精神常态化, 可以实现自主生活, 无明显异常, 视为显效;②若患者经治疗后, 精神面貌有一定改变, 但是生活还不能脱离家属、护理人员的帮助, 视为有效;③若患者经治疗后, 精神状态毫无改变, 甚至出现更为严重的精神障碍,难以自主生活, 视为无效[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后,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49/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37, P=0.0040<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0%(13/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4902, P=0.0021<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冰毒主要通过影响人体内多巴胺的正常运转而导致机体异常兴奋, 引发精神障碍, 患者患病后通常会出现妄想、暴力等症状。奥氮平、利培酮均为冰毒治疗的常用药物, 两者药理机制较为相似, 均为通过影响多巴胺, 纠正冰毒带来的精神障碍[4]。但两种药物在实际应用中, 仍存在疗效、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有研究表明, 患者应用利培酮后, 出现失眠、嗜睡、恶心、头晕等症状较多, 但奥氮平摄入后, 出现上述各种症状的几率明显较低[5-8]。
本文为探讨两种药物对冰毒引发的精神障碍疗效, 特选取100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显示, 经治疗后,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49/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2737, P=0.0040<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0%(13/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02, P=0.0021<0.05)。
综上所述, 奥氮平对冰毒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用药安全性更高, 可作为临床推广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