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科结局临床研究

2019-01-25 01:35:06李艳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自控初产妇硬膜外

李艳兰

作者单位: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医院

分娩是一项漫长又身心痛苦的生理活动, 一般情况下均会对产妇造成心理压力。在分娩过程中, 随着剧烈的疼痛感会让产妇的心理应激反应更为突出, 与此同时对母婴结局造成很大程度影响。产妇为了避免剧烈疼痛而选择剖宫产, 继而使得剖宫产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1]。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后分别应用常规分娩模式及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模式, 以探求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科结局,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6月1日本院收治的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在知情下参与本次研究;②均为初产妇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胎位异常者;②合并胎儿窘迫者。所有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30例。实验组平均年龄(25.36±4.12)岁,平均孕周(40.26±1.55)周, 平均体重(68.88±8.12)kg, 平均新生儿体重(3.48±0.42)kg。对照组平均年龄(25.44±4.06)岁,平均孕周(40.28±1.52)周, 平均体重(68.93±8.07)kg, 平均新生儿体重(3.50±0.38)kg。两组初产妇的年龄、孕周、体重及新生儿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分娩模式。实验组应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在宫口张开2~3 cm时取L3~4间隙穿刺硬膜外置管, 使用1%利多卡因药物, 测试平面成功后连接导管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泵。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泵药物为0.0625%布比卡因, 给药模式为3 ml负荷量、6 ml/h持续量、3 ml PCA剂量。如果初产妇患者感觉到剧烈疼痛, 需在15 min内追加1次, 剂量为3 ml(此时需要注意在4 h内最大药物剂量≤50 ml)。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初产妇的镇痛效果、剖宫产发生情况、胎儿窘迫发生情况、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效果采用Mulleetr镇痛强度评分法进行评价,无痛记0分, 轻度疼痛记1分, 能忍受疼痛记2分, 重度疼痛难忍受记3分, 极度疼痛几乎不能忍受记4分, 统计Mulleetr评分≤2分的初产妇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实验组初产妇的Mulleetr评分≤2分所占比例为8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7778, P=0.0000<0.05)。见表 1。

表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n(%)]

2.2 两组剖宫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两组初产妇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剖宫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n(%), ±s]

表2 两组剖宫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n(%),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剖宫产 胎儿窘迫 产后出血量(ml) 新生儿Apgar评分(分)实验组 30 5(16.67)a 3(10.00)a 288.65±62.22a 9.95±0.41a对照组 30 5(16.67) 4(13.33) 289.00±62.65 9.94±0.42 χ2/t 0.0000 0.1617 0.0217 0.0933 P 1.0000 0.6876 0.9828 0.9260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日益变化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如何减轻分娩疼痛成为产科医护工作者的关注重点之一[2]。在产妇分娩过程中, 采用无痛方式或者尽量减轻疼痛的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课题。基于此, 临床中逐渐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麻醉技术或者分娩镇痛技术, 由于产妇具有特殊性, 一旦未合理选择镇痛方式, 势必会对母婴结局造成不良影响。

初产妇患者由于初次分娩, 分娩过程中产生的疼痛无法预见。由子宫收缩或者阴道扩张而导致的剧烈疼痛会加大分娩风险。有研究资料显示, 疼痛加剧会导致产妇子宫胎盘的血流量日益减少, 从而容易出现胎儿缺氧的情况[3]。除此之外, 产妇的心理紧张及压力均会增加神经介质分泌, 最终影响子宫收缩, 严重者会导致产程时间延长, 继而对胎儿和产妇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因此, 自控硬膜外镇痛方式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 自控硬膜外镇痛方式未产生严重不良反应[4]。自控硬膜外镇痛方式已经成为现阶段较为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越来越凸显出其优越性[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初产妇的Mulleetr评分≤2分所占比例为86.67%(26/3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10/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78, P=0.0000<0.05)。两组初产妇的剖宫产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产后平均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控硬膜外镇痛方式具备以下几种条件:①减轻产妇的疼痛感;②未影响到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安全;③未影响产程时间;④镇痛之后产妇能够保持清醒且能够积极参与到分娩过程之中;⑤充分满足手术基本要求;⑥起效时间比较快且能够充分满足产程镇痛的基本需求。自控硬膜外镇痛方式的主要特点为产妇能够自行控制好给药的频率和给药剂量。与其他用药方式相比, 自控硬膜外镇痛方式更为灵活方便。自控硬膜外镇痛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母体儿茶酚胺含量的释放, 继而改变子宫血流状况, 防止胎儿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自控硬膜外镇痛方式还有助于平复产妇心情, 继而让产妇能够以较为理想的体力和精神状态来迎接胎儿的到来。

大量研究结果显示, 自控硬膜外镇痛方式能够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 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继而积极改善母婴结局[6]。自控硬膜外镇痛方式是一种对孕妇安全且高效的镇痛方法, 对产程的延长影响有限, 并不会提高产妇的剖宫产率。

综上所述, 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科结局较为理想, 能够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 未对母婴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自控初产妇硬膜外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化工管理(2022年14期)2022-12-02 11:47:16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0:44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成功来自于自控
学生天地(2020年8期)2020-08-25 09:11:34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固体清洁剂自控装置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