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伤寒论》教学资源库的融合式教学实践

2019-01-23 11:22:30李梦华张瓅方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伤寒论资源库教学资源

李梦华,张瓅方

(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2.南阳理工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4)

中医学是当今世界所公认的少数保留下来的传统医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坚守着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重任。而目前在中医学生的培养教育中,多采用西医院校标准化模式,学生“西化”现象堪忧。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直被后世医家奉为圭臬,作为中医学理论和临床之间的桥梁,中医临床经典《伤寒论》一直是中医药院校重要的主干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也掀起了改革的热潮,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加强优质在线教学资源的开发及使用,尤其是推动高校在线教学资源建设,鼓励开放共享[1]。由我校主持建设的《伤寒论》教学资源库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在教学活动中不但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方法,更提升了学生对中医经典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搭建了良好平台。

1 融合式课堂建构思路

传统课堂教学融合《伤寒论》教学资源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是在课上进行传统教学和课下进行线上登录资源库网站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的一种混合教学模式。整体建构从环境融合、资源融合、方式融合、评价融合四部分内容设计[2-3]。

环境融合将课堂教学的真实环境与线上学习的虚拟环境相结合,学生线上通过《伤寒论》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化学习,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完成课程知识掌握与吸收,打破教学空间、时间的限制,促进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交流。资源融合把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课件、教材、教具等教学资源以及《伤寒论》教学资源库中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各种网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中根据授课内容自由组合搭建。教学资源针对性强,减少了学生为预习、复习所花费的时间,提升了教学效率。方式融合是在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发生变化下,传统的学习方式也变为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学生课下通过《伤寒论》教学资源库独立开展学习任务,增强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上在师生、生生间交流互动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的能力。评价融合分为学习前学情分析的诊断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课堂设计。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信息反馈和收集,形成过程性评价,最终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形成总结性评价,为下一阶段教学提供借鉴。

2 融合式课堂建构模式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时代对于教育改革的影响[4],融合式课堂模式从学前分析、课程设计、考核评价3个方面建构。

2.1 学前分析

《伤寒论》教学资源库的融合式教学课堂开课前,必须进行教学相关环节的分析,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四方面进行,确保遵循教育规范、符合教育规律。

2.1.1 教学目标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部分。在《伤寒论》选读课程中,无论是总论还是各章节,都要将教学目标全面整体设计,内容既包括知识、技能目标,又要有教学策略方法,还要包含医学生人文价值情感目标。比如在《伤寒论》选读绪论的教学中,既要将《伤寒论》历史沿革、学术渊源、辨证方法等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又要把本章节知识点(线)与后期课程(面)列入设计方案,树立正确的行医价值观。

2.1.2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分为线下资源和线上资源两种:线下资源包括教材、讲义、参考书、教具等传统课堂资源,线上资源内容丰富,含有《伤寒论》相关的音视频、图片、动画等模块。突破传统以教材为中心的资源选择,根据《伤寒论》选读课程单元特点,组建混合型资源模式开展教学。

2.1.3 教学内容 基于《伤寒论》教学资源库的融合式教学内容,不再是简单的重、难点讲授,更是将传统与现代、线上与线下内容充分融合。在内容设计中增加能力培养、医学信仰、情感态度等融合式教育。

2.1.4 教学对象 要对教学对象特点进行评估分析,一方面从医学专业学习者的共性特点分析,另一方面从不同年级、不同层次进行分析。通过《伤寒论》教学资源库的线上交流互动和线下访谈法、观察法综合运用,对教学对象进行评估分析后,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2 课程设计

2.2.1 课前设计 课前设计以传递知识信息为主。教师确定教学单元中的教学目标,设计并分发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通过《伤寒论》教学资源库和QQ、微信群发布学习任务并布置作业。学生查看学习任务后,通过资源库内容自主学习并完成作业,有疑问则进行小组间交流讨论。

2.2.2 课中设计 课中设计以建构专业知识并内化知识为主。课堂上教师在课前发布作业并进行答疑解析,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进行知识反思。随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再次提出问题,检测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提炼教学单元中的重、难点内容,学生通过学习测试再次将知识点进行反思与转化。

2.2.3 课后设计 课后设计以强化巩固知识为主。教师再次通过线上发布课后作业,并根据课堂上学生测试进行个体化指导。学生在线上完成作业的同时,还可通过交流平台进入讨论区与班级同学发帖讨论或寻求指导,与教师在线互动。

2.3 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指标,分为:以表现性目标为依据,与教学任务目标一致的任务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表现及反映出来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等发展做出的形成性评价。根据任务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与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表现性目标相比较,发现教学任务中的问题,分析并进行反馈和改进。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后,通过总结、反馈、反思、改进、后期提高等进行终结性评价[5]。

3 融合式课堂教学效果

《伤寒论》选读期末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考评:第一,从学生平时表现和期末测试进行;第二,通过问卷星软件制作问卷调查来评测;第三,进行师生访谈。

3.1 成绩考核

中医专业二年级学生共96人在该学期内通过《伤寒论》教学资源库的在线学习、作业、测试以及在传统课堂中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来综合判定。总成绩=线上成绩×40%+课堂成绩×60%,其中,课堂成绩包括平时成绩×40%+期末测试×60%。将成绩等级分为:优秀≥90分、良好89~80分、中等79~70分、及格69~60分、不及格<60分。最后综合成绩见表1。

表1 综合成绩

3.2 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效果、《伤寒论》教学资源库使用、融合式教学等内容设计。将问卷链接发至班级QQ群,由学生完成问卷调查,96人全部有效完成,回收率100%。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互联网+”背景下,学生更倾向并擅长运用多媒体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满意度高,这种新型融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

表2 问卷调查结果(%)

3.3 师生反馈

基于《伤寒论》教学资源库的融合式教学实践活动结束后,授课教师表示这种新型的线上线下复合式教学方法非常好,既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又增强了协作交流能力。此外,将《伤寒论》教学资源库投入教学活动中,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导者,更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学开始时从内心感觉新奇去主动学习,到课程结束时已经培养了自学自律、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师生的反馈可以得出,此次融合式教学课堂实践活动非常成功。

猜你喜欢
伤寒论资源库教学资源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基层中医药(2022年4期)2022-07-22 07:52:10
《伤寒论》实为115方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28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