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建景
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孕育了距今7300年的“北辛文化”。自先秦置县以来,历经千年,一直是郡、州、县治所在地。名人辈出、人文荟萃,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招贤纳士的孟尝君、汉家儒宗叔孙通、西汉名相公孙弘的故乡,“文公问政”“奚仲造车”“毛遂自荐”等历史典故世代相传,境内有薛国故城、滕国故城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保存完整的唐代龙泉塔,有百寿石坊、接官巷、书院巷、滕州老街等历史街区以及历史博物馆、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汉画像石馆、墨砚馆、王学仲艺术馆等,是远近闻名的“中国书画之乡”。
悠游滕州,无疑是一次陶冶情志之旅。还有微山湖红荷湿地、盈泰生态温泉度假村、凤凰乐园等可大饱眼福。
○龙山美景——龙岭晴云Fine view of Mount Long – Pure Clouds above Mount Long
○市民公园Citizens’ Park
滕州,是一座千年古县。早在新石器时代,滕州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考古发掘距今7300年的“北辛文化”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源头,表明这里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曾是“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三国”是指滕国、薛国、小邾国;“五邑”是指灵丘、昌虑、欢城、戚城、湖陵五座城邑)。滕县最早置县于先秦时期,三国时属魏,魏承秦制,南北朝时属兖州,隋初改为滕州,北宋时置滕阳郡,1184年,金朝设滕州,这是滕州名字最早的起源。明朝时隶属济宁府,清沿明制。1950年设滕县专区,1988年撤县设市。
悠久的历史,给滕州留下了灿烂的名胜古迹。始建于战国时期的滕文公台,巍巍高台,殿陛森森,颇具规模。台面有一巨石,上刻李白手书“壮观”二字,说明当时的宏伟壮观。造型浑厚、古朴庄重的龙泉塔,据建筑专家梁思成考证,始建于唐大历年间,是中国北方密檐式古塔的佳作。被誉为滕州“活化石”的滕县老县衙,据《滕县志》记载,唐宋金元时县衙均设在此处,公堂吏舍多次重修,元末时建筑毁于战乱,现存的老县衙大堂原貌重建于明洪武二年,是明清建筑风格的代表,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做滕县知县时曾在此办公。除此之外,百寿石坊、接官巷、书院巷、滕州老街等历史街区以及滕州历史博物馆、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汉画像石馆、砚台文化馆、王学仲艺术馆等,使历史底蕴厚重的滕州更加熠熠生辉。
滕州人才辈出、人杰地灵。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手工业高度发达,有“百工之乡”之称,涌现出“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等众多能工巧匠。墨子创立墨家学说,大力宣扬兼爱非攻思想,曾日夜兼程步行十天十夜、止楚攻宋。滕文公问政于孟子,“施仁政、行善教”,使滕国以“区区五十里”的小国,在春秋战国长期战乱中,不仅没有被吞并,而且被誉为“善国”,存续了近七百年。孟尝君门客三千、广纳贤才。毛遂勇于自荐,勇挑重担,救赵国于危难之际。宋元丰元年(1078年),范仲淹四子范纯粹到滕县任知县,一心为民,把县衙公堂修葺一新,而不修寝所,时任徐州知州苏轼写下著名的《滕县公堂记》,称颂他先公后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风。还有汉家儒宗叔孙通改革周礼,延续了两千多年。元代状元李稷、清代帝师王东槐、清代著《孔氏医案》的名医孔继菼、民国布衣大师刘子衡等,这些历史故事广为流传,成为千古佳话。
○滕国故城遗址Former capital site of the State of Teng
滕州市共有A级景区18家,其中4A级2家,3A级9家,2A级7家。已连续举办十五届微山湖湿地红荷节、十二届国际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打造了“欢乐滕州嘉年华”“滕州书展”等文化旅游品牌,10家企业入选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滕州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山东省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年接待游客近700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超60亿元。
滕州市为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振兴计划,组建了旅游发展公司,加快实施微山湖红荷湿地创5A、墨子鲁班科技文化城、荆河国家湿地公园、龙山运动小镇、鲁班小镇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叫响“墨子鲁班故里、湿地红荷之都”品牌,打造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创新传承墨子创新精神、鲁班工匠精神,加快滕州文创公园、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馆、滕州老街等项目建设,推进文创产业向工业创意、工业设计融合,加快经济文化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