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非物质文化发展保护现状浅析

2019-01-22 04:37:08丑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4期
关键词: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甘肃

丑晨

摘 要:甘肃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面临衰落,人们更加注重快速便捷的方式,使得非物质文化无法很好地延续和发展,在很多地方面临消失。文章从甘肃非物质文化发展保护出发,以高职院校为例,探究新时代背景下甘肃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现状,分析其中的不足问题,提出中肯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甘肃;非物质文化;文化保护;解决对策

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甘肃具有超出自身范围的特殊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中央第六次甘肃工作座谈会做出“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战略部署。甘肃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现代文化发展中不可割舍的特色组成,建立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上的非物质文化,对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传播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有着重要影响,为推进甘肃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结晶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许多项目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内容,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它既包括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天文学、气象学、化学、医学、建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如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异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它是一个地区或民族的文化表征,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

1.2 保护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继承一个民族发展延续的不息血脉,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甘肃人民的精神家园。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给当代人民留下了大量的文化保障;历史,依靠的就是文化这条坚韧、瑰丽的人文纽带。我国一直自称文明古国,新中国成立后,更是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中国共产党尊重、珍稀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竭尽全力保护这几千年内人文思想的结晶,利用这些传统文化遗留,在提升我国民众的团结力,强化当代社会文化建设发挥着积极推进作用。甘肃传统非物质文化是未来甘肃文化发展中的核心内容,强化甘肃传统非物质文化保护是当代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2 甘肃非物质文化保护现状

2.1 政府高度重视

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甘肃传统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甘肃的文物管理机构逐步健全,文物保护队伍不断壮大,文物保护体系渐趋完善,文物研究和保护的能力不断提高。甘肃先后制订了《甘肃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甘肃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甘肃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大量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保护传承甘肃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法治及制度保障。在甘肃地区政府不断大力保护传统非物质文化的大环境下,甘肃传统非物质文化保护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2.2 民众认知程度不高

我国一直在强化甘肃地区的人民教育,但甘肃地区的民众对于甘肃传统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到位。甘肃地区地广人稀,民族聚居区分部零散,很多重要的非物质文化就隐藏在一个个与世隔绝的小村落中。很多村落中的乡民多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老人,村落中很多手工、建筑、器材甚至是农具可能都具有极高价值的甘肃传统非物质文化,但是对于这些老人而言,这些不过是囤积在自己家里的一些破旧货物而已。

3 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教育中的不足

3.1 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缺失

目前,随着新农村计划的贯彻落实,甘肃跟多高校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贴近内陆的教育课程模式。这让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无法接触和甘肃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种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当地的学生愈发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老旧的、落后的、费时费力的传统艺术没有继续保留的必要性,而且这种想法正在被越来越多乡民、学生甚至是老师所接受。在现代生活的冲击下,甘肃当地的饮食文化、土特名优、手工艺、民风民俗等都在慢慢走向尘封和淘汰,学生也越来越难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导致很多原始甘肃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走到尽头。

3.2 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

甘肃虽然建立了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但是在甘肃这样的贫困地区,这些非物质文化的立法和生活需要之间,根本就没有选择的必要性,很多高职院校也拿不出足够的经费来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甘肃村民的教育程度本来就不高,而且包括非物质这种较为缥缈的民俗文化,本来就存在很多界定上的困难。

3.3 管理跟不上,落实不彻底

当地非物质作为民族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本身文化资源属性的挖掘程度不足,地方政府对非物质这类民俗遗址的保护、管理跟进不上。甘肃政府对民俗保护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任由村民自己开发,也不和当地的高职院校沟通协作,盲目处理村内的非物质文化,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的破坏严重。

3.4 缺乏专业指导

甘肃的非物质保护、民俗保护缺乏有经验人士的指导。高职院校内专业的老师非常稀少,对偏远地区的村民很难提供有效的指导建议,很多学生和村民不知道什么是甘肃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知道该怎么保护甘肃传统非物质文化,导致相关认定、保护工作迟迟得不到推进。

4 甘肃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的开发策略

4.1 学校和政府工作

4.1.1 制订发展和保护的总体战略规劃

首先,从宏观角度出发,无论是针对甘肃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还是对甘肃非物质文化产业的提升,强化甘肃现有的非物质文化开发策略,制作统一的、具有执行力和全局观的发展总规划。同时利用总体发展战略,也能够有效实现甘肃传统非物质文化的利益转化,杜绝地方民众盲目竞争,建立符合甘肃文化发展的前进道路,实现甘肃传统非物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4.1.2 利用政府和学校的宣传渠道强化民族保护意识

猜你喜欢
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甘肃
行走甘肃
学生天地(2020年29期)2020-06-09 03:10:42
甘肃卷
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20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学生天地(2020年19期)2020-06-01 02:11:20
甘肃卷
学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18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观光化开发模式构想
武术研究(2016年7期)2016-12-15 09:26:50
浅谈中国地方戏曲衰落成因及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从甘肃庆阳窑洞的发展来看传统建筑文化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23:56:05
以影像为载体的河南非遗文化传播探究
新闻爱好者(2016年9期)2016-11-15 19: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