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剑 张 伟
(中山市华侨中学 广东 中山 528400)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小球落点问题是考察该实验时经常会涉及的.大部分题目交代不够明确,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一定影响.本文主要就小球落点问题进行讨论.
如图1所示,在教材中,只给出入射小球和碰撞小球的质量关系:m1=2m2,第二问就直接要确定碰撞前后入射球的落点.[注]保宗悌,王笑君.姚跃涌,等.物理·选修3-5.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23~24爱思考的学生一定会问为何碰撞后的被撞小球一定要落在N点.
在相关参考文献中,有用解不等式得出碰撞后的速度关系解释[1],也有用能量椭圆的图解法解释[2].对于上诉两种处理方法,数学能力差的同学很难得出正确解答,甚至教师一不小心也会出错(文献1的碰后速度关系式中大于小于符号刚好反了).
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一定材料的球,碰撞后分开的相对速度与碰撞前靠近的相对速度成正比,比例常数e为恢复系数(0≤e≤1)[3].
(1)
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
(2)
联立式(1)和式(2),结合v2=0,可得
(3)
(4)
综上,碰撞小球的碰后速度满足
因此,教材上的题如果加上一句“该碰撞过程可近似为弹性碰撞”,就能让爱思考的同学有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的可能,也避免教师在处理该类题型时出现错误的尴尬.
(2)入射小球的落点只可能是M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