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温暖都不多余

2019-01-17 03:13:38
当代工人 2019年24期
关键词:小峰友情材料

最近,公司领导让我负责整理所有外来的数据和文字材料,任务简单但比较耗时。为赶进度,主管安排同事小峰来帮我,他没有经验,我便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他,直到他学会。可第二天,他又发来10多篇材料,说查了好久查不到,我又每查一篇就录个操作视频给他,以防他再忘。不料,隔天他还是发给我更多的材料,还大言不惭说,觉得我查得比较快。我直接回他:“请自食其力!”他就不乐意了:“咱俩这么多年同事,你连这点儿小忙都不愿意帮?”看着他的回复,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我帮他还不够多吗?还想要我怎样?

博彦

聂宏斌  心理咨询师:

从你的描述看,用“蹬鼻子上脸”形容小峰的行为再恰当不过了。你给了他一寸,他却还想要一拃。他把你看成是一个好说话又没脾气、可以无限索取的朋友,一而再、再而三地消费你们之间的友情。

可能有人会说:“真正的朋友就应该是不计成本的奋不顾身。”事实的确如此,但奋不顾身的前提一定是付出对等。真正的朋友,在请你帮忙之前,一定会考虑你的感受,会思考他能否给予你同等的付出,而不是毫无顾虑地索取,毫无节制地透支友情。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交往有三阶过程:最底层的交往,是双方在信息、观点方面的交流,不涉及情感态度,对彼此的损害最小。在此基础上,进阶到双方对彼此的社会角色的认识层面。清晰的自我认识和社会角色判断,能够促进人在交往中产生恰当的行为。若认识出现障碍,就会产生出格行为,进而影响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到了最高阶层,则是双方能否在心理及行为上产生共鸣,这也是决定着双方关系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

小峰之所以会做出这种透支人际关系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存在自我意识障碍。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意识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而获得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了“镜中之我”理论,即人是通过观察别人和自己行为的反应,来形成自我意识、完成自我评价的。小峰在让你帮他完成工作这件事上高估了对自己的认识,才导致你和他的评价之间出现了较大差异,人际关系的平衡也随即被打破。

同时,小峰也没能与你在心理及行为上产生共鸣。你之所以前期做那么多,是想“授人以渔”,可小峰却认为,既然你有时间录操作视频,还不如直接帮他查完。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产生某种行为、态度之前,均会在自己潜意识中衡量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如果在这段关系中自我认识不准(高估或低估),就会使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出现差距,最终造成关系的破裂。

聪明的人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认知他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个性。在人迹交往中,要学会準确把握界限,如果界限不清,就会在无形中陷入交往的不对等中,从而打破关系中索取与给予的平衡。

当你正陷入无止境的被索取时,要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要有被讨厌的勇气。就像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课题分离”一样,要明白你只需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他人的情绪由他自己负责。

关系的本质是等价的,生命中谁也不亏欠谁,只有懂得珍惜和感恩,才是最长久的相处之道。永远别透支你和任何人的关系,更别辜负对你好的人,任何人的温暖都不多余,都值得被好好珍惜。

猜你喜欢
小峰友情材料
向美好友情进发
当友情遇到禁忌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14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中国鱼
捏捏冻耳朵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4
我有友情要出租
我们的友情
最美材料人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