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传播群体才会多出科普“爆款”

2019-01-16 05:36:00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黄焖爆款细分

新闻事件:买一份鱼头泡饼、北京烤鸭,吃完剩下的小骨头,大部分人都将其直接当作“湿垃圾”扔掉,但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卢静的手中,这些骨头都能玩出花样。近日,卢静将自己“玩骨头”的科普视频发布到网上,引发不少网友点赞,有的视频点赞数甚至超过百万。

时至今日,科普的重要性已毋庸多言,科普的形式创新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卢老师”这一无心插柳之举,成就了脑洞大开的科普“爆款”,带给人许多思考。

某些科学真理是亘古永恒的,但传播形式却不能一成不变。“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如果不掌握新的传播手段,科学普及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更不用说产生“爆款”了。尤其在信息技术一日千里、迭代加速的今天,科普工作更是面临“言之不微,行而不远”的境地,即如果不与“微时代”的各种传播平台相结合,不但无法抵达受众的心里,甚至可能陷入寸步难行的尴尬境地。

深层次地看,传播形式的背后站立着不同的社会群体。一篇科普文章、一本科普图书或者一部纪录片包打天下、覆盖全社会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短视频、微信、微博等不同的新媒体形态意味着群体细分,图书、报刊、影视、功能游戏等也各有自己的用户群。比如,抖音的用户主要是年轻人,被“黄焖鸡拼标本”圈粉并有可能从中学到一些科学知识的也是这个群体。

其实,群体细分的重要性并不止于科普的手段。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学历层次、职业领域的人,希望了解的科学知识并不完全一樣。所以,对于科普而言,除了一般性的科学知识介绍、科学精神宣传之外,科普的内容也需要进行群体细分,把科普的内容与形式、渠道对应起来,科普工作才更容易“适销对路”,让大家乐于接受和主动传播。因此,我们有必要呼唤“黄焖鸡拼标本”式的科普“爆款”来得更猛烈些,推动全社会科学素养进一步提高。(据《科技日报》)※

猜你喜欢
黄焖爆款细分
图书众筹报告
出版人(2021年4期)2021-05-13 03:54:18
深耕环保细分领域,维尔利为环保注入新动力
华人时刊(2020年23期)2020-04-13 06:04:12
5月男女童鞋爆版一览
中国最难懂的温州话居然这么好听——点击量超百万的爆款产品带来的启示及其他
传媒评论(2018年11期)2018-02-16 07:31:50
爆款名字
意林绘阅读(2016年8期)2016-09-13 09:31:54
1~7月,我国货车各细分市场均有增长
专用汽车(2016年9期)2016-03-01 04:17:02
整体低迷难掩细分市场亮点
专用汽车(2015年2期)2015-03-01 04:05:42
黄焖鸡
意林(2014年12期)2014-08-27 17:56:04
黄焖鸡事件
意林原创版(2014年7期)2014-05-30 10:48:04
纸媒新希望 看新型报纸如何细分市场逆势上扬
中国记者(2014年1期)2014-03-01 01: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