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彦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麻醉科,新疆吉昌831100]
甲状腺切除术分为大部分切除术和全切除术,而手术后患者在全麻恢复期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继而诱发术后出血,所以需要有效的药物以稳定患者全麻恢复期的血流动力学,以减少躁动、呛咳等并发症的出现,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甲状腺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持续静脉注射对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85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实验组(n=43)。实验组:给予患者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患者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注射。其中实验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25~58(平均41.5±16.5)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24~59(平均41.5±17.5)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手术前均不给予患者药物使用,进入手术室之后为患者建立好静脉通道,同时对患者的MAC、BIS、SpO2、HR 以及 BP 进行监测,并给予患者静脉推注 3 μg/kg 舒芬太尼、2 mg/kg 丙泊酚、0.6 mg/kg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然后给予患者气管插管之后给予患者间歇正压通气,并且维持患者的PETCO2在35~40 mmHg之间,给予患者吸入0.6~1.2 MAC七氟醚,并持续泵注瑞舒芬太尼0.1 μg·kg·-1·min-1以维持麻醉,同时维持MAP的波动幅度低于诱导前水平的25%,维持BIS为35~55,当患者的 HR>100次/min,静脉注入1 μg/kg舒芬太尼,待TOF出现第二个肌颤搐三次以上的时候,给予患者静注0.05 mg/kg顺式阿曲库铵[1]。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10 min和手术完成前30 min给予10 mL生理盐水的持续泵注;实验组患者手术开始前10 min和手术完成前30 min持续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 0.3~0.5 μg·kg·-1·h-1,注意缓慢输注,输注时间超过10 min;手术完成前30 min不给予患者追加顺式阿曲库铵或者是舒芬太尼,手术完成时停止给予患者瑞舒芬太尼和七氟醚,改为给予患者静脉注入阿托品和新斯的明,维持患者氧流量为8 L/min,若患者可按照指令睁眼,且可自主呼吸,吸空气SpO2大于95%,VT≥6 mL/kg的时候则可拔除气管导管,给予患者面罩吸氧十分钟后送到PACU[2]。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镇静、镇痛、呛咳以及躁动评分。
呛咳评分总分3分,分值越高表明呛咳程度越严重;躁动评分总分4分,分值越高表明躁动程度越严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的镇痛效果,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采用Ramsay评分评估患者的镇静效果,总分6分,分值越高表明镇静效果越好[3]。
1.4 统计学处理将本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的镇静、镇痛、呛咳以及躁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评分指标
由于甲状腺的血供较为丰富,因此在甲状腺手术后一旦发生出血现象,容易对周围的血管、气管、神经造成压迫,情况较为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患者呼吸、心跳消失以及窒息,对患者的生命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在甲状腺术后患者可能会由于突然的呛咳导致甲状腺上极残端随着甲状软骨出现突然的上提,致使环甲肌出现部分撕裂脱落并导致上极缝扎或者是结扎出现松脱,导致患者出现动脉性大出血,从而在短时间内引起患者的颈部出现对称性肿胀疼痛、心率加快甚至是窒息,因此给予患者有效的镇咳是关键所在[4]。
以往临床上通常采用心血管活性药物、镇痛及镇静药物、深麻醉状态下拔管等措施进行镇咳,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同时还会产生相应的药物不良反应,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在手术完成前单次给予患者右美托咪定,其可在半衰期内发挥抗交感、镇痛及镇静等作用,以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并减少患者的呛咳,同时还能起到减少躁动以及镇痛、镇静的效果。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镇静、镇痛、呛咳以及躁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甲状腺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持续静脉注射,可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