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燕
(昆山市花桥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215332)
普外科不仅是手术救治外伤患者的重要科室,还是整个外科系统中的最大专科。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医学模式的持续转变,普外科传统护理模式已较难满足当前患者需求[1]。人性化护理干预作为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较新型护理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全面且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本文针对本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普外科病人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7岁-81岁,平均(56.2±6.3)岁;观察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7岁-79岁,平均(56.1±6.5)岁;两组年龄等资料经系统化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如基本的饮食与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开展人性化护理管理:(1)改善操作环境。于病区,实施和谐、优质、温馨的护理操作,把护理服务工作与人文关怀相融合。护理人员在开展各项护理操作时,均需做到实施前问候,将操作的目的、作用、所需注意事项及怎样去配合等讲解给患者。为避免患者跌倒,需重视各种安全隐患的消除,配置夜间照明设施;清除走廊与病房中的障碍物,保持地面的干燥与清洁。(2)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构建优质护患关系;当病人来到一个比较陌生的环境时,护理人员需及时将科室情况介绍于患者,多给予问候;如果患者有无助、忧虑心理时,护理人员需多与之谈心,问寒问暖,帮助患者打开心扉,诉说疾病困扰与担忧,引导患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3)因人施护。每位病人均有其特殊性,所以,护理人员需强化认知,针对患者的个体性、特殊性,开展人性化护理;了解其生理、心理特点,真正做到因人施护。(4)构建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不断规范护理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护理岗位职责即考核标准》、《护理工作制度》等,做到人人都掌握、都理解,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针对医院护理部,可采取考核、抽查等方式,对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使整个护理工作变得更为规范化、标准化与制度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期间意外事故发生情况。(1)护理后,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两组心理状况[2],若总分>14分,即存在焦虑,若7分-14分,即可能有焦虑;若<6分,即无焦虑。(2)记录两组护理期间意外事故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HAMA评分对比 观察组HAMA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中的意外事故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工作中,共发生1起意外事故,发生率为2.08%;对照组发生13起,发生率为27.0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8.56,P<0.05)。
表1 两组护理后HAMA评分对比[n(%)]
人性化护理管理实为一种“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理念,其为普外科疾病治疗及康复,奠定了坚实而又全面的运作基础,且能够帮助患者提升自身的综合护理能力,减轻身体不适感,缩短住院治疗时间,获得更多有用知识[3]。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开展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基础前提就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转变其落后或固化观念,因此,针对普外科护理人员而言,需强化自身的知识积累,增强技能水平,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在分析、观察、总结与沟通方面的能力,使患者获得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4]。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普外科病人,开展人性化护理管理,获得较好效果,观察组护理工作中意外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焦虑程度轻于对照组。由此表明,将人性化护理管理应用于普外科护理工作中,不仅能减少意外事故,而且还能改善焦虑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