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王若依
(1.四川省巴中市骨科医院麻醉科,四川 巴中 636000;2.四川省巴中市骨科医院,四川 巴中 636000)
老年群体因骨质疏松、身体机能下降等各类因素,导致股骨颈骨折发病率居高不下,同时由于老年患者手术麻醉耐受较差,其对临床手术麻醉方法要求普遍较高[1]。局部肿胀、疼痛、畸形等均属于主要临床表现,易对患者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患者手术过程中选择安全、科学的麻醉方式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故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两种方法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接收并予以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7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n=50)与对比组(n=47),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60岁-78岁,平均年龄(69.50±8.50)岁;对比组男性20例,女性27例,年龄60岁-80岁,平均年龄(79.50±9.50)岁;将两组一般资料纳入统计学中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临床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比组予以全身麻醉,给予0.04 μg/kg芬太尼,0.3 mg/kg依托咪酯、0.02 mg/kg达唑仑以及0.2 mg/kg顺阿曲库铵静脉推注,术中用丙泊酚2 mg/kg·h及瑞芬太尼0.1 μg/kg·min持续泵注。结束用0.9%的100 mL生理盐水加100 μg舒芬太尼静脉镇痛。
研究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使用穿刺针于患者L2-L3处或L3-L4处进针,且穿刺针应达到患者蛛网膜下腔处,待其出现脑脊液流出趋势后及时给予布比卡因注射,依照手术时间及患者个体实际情况调整布比卡因使用量,结束同样用0.9%的100 mL生理盐水加100 μg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机体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不良反应含括低血压、高血压、缺氧、心动过缓;并发症含括:恶心、头晕、嗜睡、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 21.0统计软件中算出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麻醉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组不良反应率4.00%;对比组不良反应率21.28%;经组间比较显示研究组患者麻醉期间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率8.00%;对比组并发症率23.40%;经组间比较显示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主要由于老年群体普遍存在机体功能退化、骨质疏松等情况,且伴随较多并发症。腰硬联合麻醉可充分将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的优点结合起来,具备麻醉起效快、阻滞效果好等优点,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麻醉时间,同时确保良好的麻醉效果[2]。此外、老年患者一般均伴随糖尿病、高血压及相关呼吸系统疾病,椎管内麻醉的有效应用可降低血流动力学对患者的影响,进一步减少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发生。而全身麻醉在麻醉初期麻醉诱导以及麻醉后拔管时均会对患者产生较为强烈的刺激,使其血流动力学产生较大变化。此种情况下,患者一旦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将会影响其血管系统,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3]。本研究显示,腰硬联合麻醉可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麻醉效果,且在手术过程中可降低低血压、高血压、缺氧、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效果显著。同时研究组患者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相较于对比组应用全身麻醉而言会更具优势,且最终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张情况比较[n(%)]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两种方法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均具有显著效果,但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更好,可减少手术应激,同时具备较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