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能力教学的探究

2019-01-14 09:42:08李建月
魅力中国 2019年47期
关键词:汉语言语言语文

李建月

(浙江省余姚市第五职业技术学校,浙江 余姚 315400)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拓宽学生的观察视野,丰富其生活积累,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智慧,使其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行为和人格道德是我们语文教学活动的目的。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学习和表情达意的工具。因此,语文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实践的方式就是听、说、读、写,也就是对汉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语文教学不是传授一套知识,而是对这种能力的着重培养。知识本身不等于能力,而能力以知识为基础。教师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职高语文能力教学作了四方面探究。

一、创设学习语文的条件,优化学习语言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提高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能力和在自学基础上的精讲,通过教师的“导”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汲取。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言,锤炼语言,用活语言,发展语言。“兴趣”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语言的抒情和结构美来滋养、浸润心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培养其健康的审美观,例如,讲授《海燕》这篇散文时,可先提问学生,用一两句话来描述大海中海燕披风掠浪、展翅飞翔的场面,学生都能说出一两句,教师紧抓学生的情绪,告诉学生我们今天看一下俄国伟大作家高尔基笔下的海燕是怎样同大海搏斗,展示它勇敢顽强的雄姿的。然后教师放录音,这样,学生对课文理解就被激活。因此,少灌输,多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是培养兴趣、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手段。

学习掌握语言的规律表明,语言训练要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的学习过程,而作文教学又是它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要应用各种方法,形式是立体化、多角度的训练。通过某一单项训练,使学生使用语言准确、简练、具体、形象、生动,掌握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烘托等写作方法,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技巧。例如,在讲述描写的语言特点时,可用三至五分钟让学生写班中某一个人,抓特征,不写姓名,写完后在班中读,读完后同学们能异口同声说出写的是谁,就是写好了。再例如,课堂中有同学不守纪律,发生争执,教师可临时让学生通过老师的问话开展简单议论,再用记叙的方法写出来,再加以简短评论,这是对学生不守纪律的一种批评和鞭策,又使学生得到了知识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二、拓宽学生主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天地

语文教学应着力于课堂,夯实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功。课堂上的范读、解词、分段、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这些都是理清文章思路的一种程式。而要想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的真知,离开现实生活,也就脱离了语言文字存在的环境,不过是空中楼阁。只有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才能使45分钟内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延伸。下面例举几种既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又能得到汉语言文字知识的方法。

(一)收视:鼓励学生有选择地看电视节目,他们既可以广泛地了解社会,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可以学一些画面语言,结合形象,受到听的训练。另外,根据实际,组织学生写收视笔记,开展评论或辩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样,对于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训练既是学法培养,又是创造能力的开发和挖掘。

(二)阅读:阅读能力是教学中要求的基本常识,是基础知识的部分。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大意;细读课文,弄懂句段,理清思路;精读课文,品味词句,深入理解;熟读课文,落实训练,重点反馈。教师在课堂上要着力指导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可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加强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还应注重以下方面的训练。(1)搞好指导性阅读。教师精讲一课后,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课后阅读相关的文章,以巩固和加强所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2)实行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每周看一本好书,然后写一篇好书介绍或者读后感,通过广泛的阅读,增长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这样读写都得到了锻炼,效益是不言而喻的。(3)办报刊。搞好班级或年级周报,对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和知识是一个极好的锻炼,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增加了同学间的凝聚力。

三、强化情感教育,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应充满情感、充满爱。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情为纽带。通过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就会使语文学习多姿多彩,富有生机。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围绕教学内容创造最佳教学情境.让学生情感进入学习活动,产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和责任感,为自主学习打下成功的基础。要善于使学生处于热烈探寻知识奥秘的情境之中,入境生情,自求其解。通过制造悬念,巧设疑问,引导学生同中析异,异中求同,积极驱遣自己的语文积累,获得对新知比较深刻的认识,并有所触发,有所发现。还要注重移情发展,创设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括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运用多种手段及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

教学中,大量运用谈话式、研讨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并具有独立思考的主体性。教具的合理运用,促进学生直观认识,易于学生理解、掌握、想象。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对于一些难点突破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学生的空间想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正是由于在各个方面重视了学生主体的表现,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联想、想象、争辩,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与独特性,并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使他们在课堂中敢于展现自己,真正地体现了教学的创新精神,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乐学、易学。语文教学的素材形象丰富,这决定了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大有用武之地,教师要善于“留白”,让思维能力的创新成为语文教学的乐章中一个嘹亮的音符。

猜你喜欢
汉语言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语言与翻译(2015年2期)2015-07-18 11:09:55
我有我语言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消费导刊(2014年12期)2015-02-13 17:32:09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