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茂利
(贵州省仁怀市茅台一小,贵州 遵义 564500)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是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虽然众多民族文化在历史前进过程中被逐渐遗忘,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长达五千年的积累中,渐渐显现出她的魅力,是世界历史中的重要瑰宝。作为万千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员,被赋予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让学生在受接受教育的同时,扩大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影响,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给他们带来的民族自豪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首先要保证自己具备过硬的能力,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机制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选拔相对比较宽松,基本上专科或本科学历都能通过选拔,走上小学语文岗位。因此,这一现实情况就决定了部分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下,有些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就不够,难以担起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为此,教学要主动的钻研古籍,悉心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诗经》《史记》《左传》等[1],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著作,教师应将其作为自己的案头书,经常进行钻研,善于发现和挖掘,将其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联系,并据此制定教学策略,促进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将这些繁杂精神的传统文化教授给学生,而且还要获得学生的理解和认同,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我国现代的伟大作家胡适、鲁迅等人,都认为进行幼儿教育时,背诵经典著作对于自身知识的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举例来说,传统文化读物《百家姓》《弟子规》等,都是使用十分浅显易懂的语言,将文学、历史、语言等方面的知识教给学生,而且一些经典著作还会教给学生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引导学生进行传统经典著作的背诵,具体的方式包括:对读、配乐朗诵、齐读以及背诵等,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音节界限分明,语调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只有通过朗读和背诵才能感受期间的乐感和美感。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化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通过古诗文的描述进行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在古诗文的背景下,通过联想和想象来领略古诗文所表达的或昂扬华美,或恢弘壮阔,或婉转多姿的美妙情境[2]。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从中获取养分,从内心深处领悟作者的精神世界,这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方式。举例来说,在进行《忆江南》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古诗进行呈现,可以利用图画,也可以利用视频,使学生充分的感受自然的优美;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主要是作者进行爱国之情的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的生平经历资料进行收集,并且与风格相似的辛弃疾等人进行对比,使他们对古诗词所传递的爱国之情进行领悟,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当前,由于我国之前进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很多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对其进行过分的溺爱,他们对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习惯,因此除了书本的学习外,很少能够学到日常礼仪。在《弟子规》中,存在着很多的表述,例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等,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日常行为礼仪,对于今天仍有指导意义。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将传统文化中的好的行为规范和日常礼仪对学生进行讲授,使学生通过礼仪的学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小学生由于受认知发展规律的影响,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向师性,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通过自身规范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良好礼仪的形成。
传统假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假日中蕴含则会丰富的精神财富。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可以利用传统节假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灌输。举例来说,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端午节有关资料的收集,了解端午节的别名、由来及习俗等,指导学生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全班的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使他们对各自的成果进行展示,然后进行交流和评选,选取优胜小组。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选艾叶、包粽子以及带香囊等,在民俗习惯中体验华民族特有的风情,不仅可以很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必囿于课堂教学,应当积极的利用好课外资源,将课堂延伸,取得全面渗透的理想效果。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了解传统文化的作业,推荐优秀传统文化书单等方式[3],使学生积极主动了解传统文化。也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传统文化角,放置小学生有能力阅读的传统文化书籍,如《唐诗三百首》等,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爱上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书法、古典乐器等学习,渗透传统文化。
总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智慧结晶,其对于民族发展而言,属于非常重要的文化财富,其对于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我国的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将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融入传统文化。通过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体现出语文教材的艺术美,使语文教学的视野得到有效拓展,为塑造学生的三观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必须从小学开始,不断渗透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