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2019-01-14 11:09:42乔海琦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评定量表教龄高校教师

徐 涛,李 楠,乔海琦

(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4)

新时期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刻不容缓,而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有力的保障。深化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师师德水平,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能力,离不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现在,人们越来越感觉到教师效能感水平对工作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因而关于教师效能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尽管如此,对于教师教学效能感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此,我们主要探讨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高校教师教学成长以及选拔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并为今后西北地区高等院校师资培养提供新的视野。

1 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上,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效能感的高低通常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而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学效能感从理论上追溯,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部分。其中结果预期是个体对可能后果的判断,即一般效能感,如学生结束一门考试后对成绩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就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即个人效能感,如经过学习,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完成试卷的主观判断。将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应用到教师效能感上,则结果预期是教师相信学习环境能被控制的程度,即学生无论智力水平、家庭背景、学校环境等外部因素如何,都是可以培养教育的;效能预期是教师对自己能为学生带来正面改变的能力的主观评价[1]。

关于社会心理因素的众多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显著,在对社会心理刺激致病的调节因素中,受关注的就有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等。社会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心理压力,进而起到预防或减轻身心疾病的作用。

社会支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体验到的或情绪上反映的主观支持,即个体对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等情绪体验的感知程度,其与个体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另一类是客观的、可见的、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关系(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或组织、团体的交际等)获得程度,这类支持独立于个体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是一个相对孤立、封闭的群体,与社会联系较少,参与各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国内外研究发现,教师职业倦怠感和其缺乏社会支持有很高的相关性。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体应对压力的主要外部资源,社会中的个体需要进行各种信息交流,互动交流的结果使个体认为自己是被尊重的、被关心的、被爱的且有价值的,共同归属于同一个能互相交流、互惠互利的社会网络。

在关于高校教师身心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中,我们应注意到教学效能感、社会支持是教师心理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如果能在与环境、他人互动过程中各个成分能有效运行,教师的心理必然是健康的;如果在与环境、他人互动过程中某个或某些环节存在问题,教师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日常生活或教育教学活动,其潜能得不到发挥,心理必然不够健康,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3]。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在某综合大学和某医科大学随机抽取中文、数学、经济管理、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教师共300人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15份。被试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基本情况

2.2 方法

(1)采用肖水源修订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内容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方面。量表重测信度为0.92。(2)采用申继亮等编制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包括一般效能感和个人效能感两方面。量表重测信度为0.60。(3)被试的人口资料调查,主要包括学校、性别、教龄、职称、院系等。

2.3 数据处理

根据研究目的,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性别高校教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高校教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比较

表2显示,不同性别的高校教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学历的提高,高校男女教师社会地位趋于平等,教学观念趋向一致。

3.2 不同教龄高校教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教龄高校教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比较

表3显示,不同教龄的教师主观支持维度得分以及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来说,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获得的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显著多于教龄5年以下的教师。这一结果与客观现实相符,随着教龄的增加,高校教师已经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活阅历使他们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3.3 不同学校教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比较(见表4)

表4显示,西北两所高校教师获得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无明显差异,但教师个人效能感有显著性差异,医科大学教师高于综合大学教师。医学院校相对于一般高等院校来讲专业性较强,工作中教学、科研并重,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时可以非常有效地进行言传身教,使学生具备岗位胜任能力,这是其个人效能感较强的主要原因。

表4 不同学校教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比较

4 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建议

本研究表明,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在总体上呈显著相关性,提示在师资培训中要注意不同性别、不同教龄、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教师的特点。近年来,教师能力提升与发展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关注的热点,成为教师能力提升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除在培训过程中对教师进行科学引导和支持外,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学校、教师本人、师生交流互动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4]。

(1)在各种高校教师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适当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影响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尤其是依托各级主管部门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产业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适当增加高校教师的工资收入,缓解职称评定压力。整个社会关注、支持、配合教师,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切实提升其教学效能感[5]。①从制度上落实教学评估,对教师教学状况给予及时反馈,增加高校教师成功的教学体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因此,设计一套科学、合理、全面、客观且易于操作的评估体系,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全国各地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评估中心的兴起已验证了此观点。②针对“重科研、轻教学”的现实问题,高校应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促使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以科研促教学。在教师职称评审和考核中对学术水平提出明确要求,将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充分肯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将教学能力提升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2)从社会支持系统入手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间接或直接的促进作用早已被各类研究所证实。针对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广开渠道,在高校内部及整个社会中形成教师支持系统,努力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社会支持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身心健康,提高其教学效能感。

猜你喜欢
评定量表教龄高校教师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读天下(2020年21期)2020-09-22 18:36:17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教育家(2018年41期)2018-11-20 11:49:54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考试周刊(2017年87期)2018-01-31 17:40:41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民主与科学(2016年2期)2016-05-18 07:56:24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介绍一种恶性综合征评定量表——Francis-Yacoub恶性综合征评定量表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
SHANGHAI ARCHIVES OF PSYCHIATRY INSTRUCTIONS TO AUTH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