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闯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LBL教学法作为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其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教学途径,以知识传授为教学目标,是全程采用输灌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TBL教学法是2002年由Larry K Michaelsen提出的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1]。其以团队协作为基础,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两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有各自优势和劣势,若同时应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使二者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但是关于LBL+TBL双轨教学法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少,此外,相关研究也多是对于本科院校,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索LBL+TBL双轨教学法在高职高专院校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2016级两个平行班,两班学生在年龄、性别和前期课程学习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在两个平行班中采用随机抽签法抽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组(每班学生为78名)。
采用对照干预的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教学形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通过PPT和板书显示课程内容,针对相关案例组织课堂讨论或布置课堂作业。实验组采用LBL+TBL双轨教学法。两组由同一教师授课,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选择统一教材中普通外科相关章节。
1.3.1 课前阶段(1)教师和学生准备: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编制教学 PPT,将重、难点制作成微课,搜集典型病例、文献等,以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每次课3学时。在每次上课的前一周将这些资料下发给学生,并向学生说明课堂上将进行个人和小组测试。学生根据教学要点进行必要的课前阅读和准备。
(2)组建学习讨论小组:根据学生上一年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将78名学生均分为 13组,每组6名学生。每组由成绩好、中、差的学生组成,同时确定1名组长负责全组人员的讨论和最后的考评工作。
1.3.2 课堂教学阶段 整个教学过程按照LBL+TBL双轨教学法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讲解理论知识,由于学生课前已经充分预习,所以在讲课过程中可先快速、系统讲解本次课理论知识,大约需要1学时。第二阶段是讨论学习,每组学生先在规定的时间内就教师给出的病例集中讨论,然后每个组轮流选派一名学生讲解本次课所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其余学生可同时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对本次课进行总结和评价,此阶段需要1学时。第三阶段是应用知识训练,教师给出一些需要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灵活应用才能回答的测试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得出答案,再进行组间讨论,教师总结,得出全体共识。最后,组内成员相互评价,依据个人表现、分析表达问题、发言主动性、团队贡献值等进行相互评价,此阶段需1学时。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参考邹外一等[2-3]采用的问卷调查表,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方面评价LBL+TBL双轨教学法。另外应用试卷(总分100分)同一时间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试,其中理论基础知识分值占试卷总分的50%,病例分析占50%,最后由同一教师阅卷评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完全随机化设计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课程结束后,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8份,收回有效问卷78份。结果表明,学生能更好地消化课堂所学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并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与临床病例相结合(见表1)。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于LBL+TBL双轨教学法了解甚少,但经过本次教学,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与临床结合紧密,提高了预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师生面对面进行交流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并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使用(见表2)。
表1 实验组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调查结果[n(%)]
表2 实验组学生对LBL+TBL双轨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n(%)]
实验组理论基础知识、病例分析考试成绩和及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见表3。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考试成绩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对照组实验组组别 理论基础知识(总分5 0分)3 4.1 2±3.5 2 3 9.4 3±3.2 4*病例分析(总分5 0分)3 1.3 0±2.3 1 3 7.4 2±2.5 6*及格率(%)7 3.5 6 8 9.6 7*7 8 7 8人数
外科学是临床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由于其实践性强,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更强调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拓展知识的能力,以加强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4]。
LBL教学法作为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有以下缺点:(1)教师注重知识量的传授,可能会出现满堂灌现象,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2)教师代替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易使学生被动学习,对教师产生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3)学生不能灵活运用课堂上所学理论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影响医学毕业生快速转变为临床医师。
TBL教学法是以团队协作为基础,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该方法将小组学习的高效性和以讲座为导向的大组学习系统性相结合,提倡由以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应用型训练为主的阶段式教学,适应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5]。但TBL强调教师作为指导者,只起监控、鼓励和调控的作用[6-8]。
LBL+TBL双轨教学法,首先使用LBL教学法对学生集中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讲授,然后实施TBL教学法,学生课前自学要点,课堂测试,教师精讲,学生总结,组内互评。二者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模式。LBL+TBL双轨教学法,对教师教学准备阶段和教学实施阶段的教学素养要求更高,该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全面、系统的多维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临床知识的理解掌握及二者的紧密结合,尤其是锻炼学生对证据的归纳、总结、推理能力及临床医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将LBL+TBL整合为双轨教学法,并将其引入外科学教学中,优势叠加,以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实现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