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
(贵阳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25)
企业文化是二十世纪8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标志着企业管理从物质上升到了精神层面,而思政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理念动力支持,在市场经济新形势背景下,国有企业能够将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有机结合,促使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辅助,可更好的推动国有企业经营建设发展。
思政工作是国有企业特有的优良传统,思政工作本质上属于政治工作范畴,通过向员工施加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从而转变员工的社会行为,在国有企业之中,开展思政工作是国企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可以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实。而企业文化可以理解为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以人为本”的一种管理哲学,如企业精神、历史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都是企业文化的体现[1]。而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之间是具有一定联系的,两者之间都是以企业内部的干部职工作为对象,都强调以人为核心,都是对员工的一种思想引导和精神鼓舞,共同的目的都为为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通过指导员工的行为,实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因此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虽然分属于政治工作和管理学不同领域范畴,但是两者之间诸多相同的特性,为企业创设了有机结合点,在实践工作中,通过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可以更好的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保障。
在如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的竞争,但是长期以来,所有企业体制的特殊性,使得企业员工构成十分复杂,并造成了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因此在经济市场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面的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素质意义重大,为此在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尝试从提升员工素质方面着手[2]。首先,思政工作的开设,可以引导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时刻坚守当的政策方针,有效的解决企业员工的“精神危机”问题,避免员工出现“啥也不信”的现象。而在这个过程中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则进一步的解决了“信什么”的问题,促使员工树立企业理念,让员工明确在工作之中应该遵守这样的规范。由此可以看出,在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员工的双重引导,真正的将内部员工培养成适合企业的人才,为员工的素质能力提升做出了保障。
在国有企业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从某个层面上,都是凝聚企业员工力量的粘合剂,是可以帮助企业稳定职工队伍,并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其中思政工作是借助了完善的政工体系和政工队伍,具有更强的阵地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而企业文化则具有更加强烈的时代感,相比较思政工作,往往更加受到群众层的喜爱[3]。为了能够促使国有企业更具凝聚力,企业就可以尝试将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在一起,通过思政工作优势,把握企业文化建设方向,以此更好的营造氛围,如企业可以不定期开展与党有关的文化活动,如“唱红歌”“建国七十年征文演讲比赛”“学习习近平主席系列讲话精神”等企业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实现了对员工的党性教育,一方面又符合员工的文化精神所需,可更好的丰富员工的企业工作生活,而在这个过程中,将促使企业的凝聚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在经济市场环境下,企业形象也成为重要的竞争影响因素,企业只有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才能更好的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这样企业才能长久的利于不败之地,而在企业形象方面,就可以尝试将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4]。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形象可以从产品、服务、理念、行为等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为此企业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就可以从这几方面的入手,以“服务”为例,企业必须要通过思政工作,让员工树立“以人为核心”的服务理念,而在企业文化方面,则可以将“打造优质服务”“客户第一”为企业的文化建设理念,从而借助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之间的有机结合,引导企业内部的广大职工,不断优化企业服务,通过服务态度赢得社会大众的赞誉,这样企业的良好品牌形象才能得到铸造,从而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发展提供保障。
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的结合,既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各自运行的内在要求,而除本文中所提及的三个方面,两者之间结合的途径还有很多,在今后国企工作者还需做出更多的探索,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借力、相互促进,更好的推动国有企业经营发展,促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