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娟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 400331)
紧密依托国家职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将旅游文化、餐饮酒店,社区康养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作为专业群建构的主要目标。以专业群建设带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专业群建设思考各专业课程改革、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师资培养,群共享、群联动机制逐渐形成,进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优化专业群课程,确立课程标准,完成课程体系构建。本着立德树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且具有品牌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目标,在完成专业课程优化项目及其专业标准的基础上,明确专业群专业教学标准,调整优化了专业群课程结构,制定专业群核心课程标准。
双创先导,立足专业,完成创新创业模块建构。创新创业课程实现专业化,完成创新创业课程标准,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开发,学生团队的创新创业策划,成立创新创业指导团队。
1.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对接行业、产业需求,积极开展除认知实习、顶岗实习之外的跟岗实习,建立企业课堂和企业工作站,逐步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模式。
2.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提升专业区分度。增设更多的贴近企业人才需求的课程,推出特色课程,先后增设了《服务意识》、《茶艺与茶文化》、《咖啡与咖啡文化》等课程。为了提升学生职业发展潜力,增设了《督导层的管理艺术》,《餐饮连锁经营管理》,《酒店财务管理》,《会展服务与管理》等课程。扩展了学生的就业面和发展空间,实现了高职酒店学生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并驾齐驱的课程建构。
3.实行课程模块化教学,逐步推进课程的精品化和专业度,最大发挥专业教师特长,丰富了课堂的生动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依托行业大师的丰富资源,以学院为主体,专业为主干,行业为辅助的方式,采用“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三步走,开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融合,专业群联动发展。与部分校企合作单位开启了“金牌管家”、“厨师长培训班”等旅游酒店精英培养。
1.加强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校企互动实践交流,建立校企师资“共育共享”机制,建立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库。
2.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搭建教师国际交流平台。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专业进修,提升专业能力。
3.建立“互联网+”旅游研究团队、功能性面点研发创新团队,大师工作室、“食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团队。为打造旅游类、餐饮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奠定了良好基础。
1.传承中国文化,师生共育国际化,专业群国际知名度明显提升。集中精力打造餐饮旅游专业群特色,开发特色国际课程,传承中国文化,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奖学金对外交流工作实施;同时,加强与国际旅游餐饮类知名学院合作,开启共育国际化人才之路。
2.服务社会,打造品牌,专业群美誉度大幅提升。积极开展各类科研项目,开展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和咨询,横向项目。
1.教师积极性不够强,全员参与度不够高
原因分析:一是教师们平常局限于做好教学工作就够了,认为专业建设是领导或部分人的工作,跟自己关联不大。二是鼓励动员思想工作做得不够到位,没能做到全员参与建设工作。
2.监督不到位,建设子项目跟进有待加强
原因分析:部分子项目责任人工作方法欠妥、思维受限,对于与其他建设项目有交叉的任务缺乏沟通交流,导致个别任务未能完成。
3.建设渠道单一,企业参与度不够高
原因分析:专业群建设过程大多依赖校内的教师,缺乏与兄弟院校的经验交流,不重视企业的参与,未做到真正与市场接轨。
专业建设过程力争做到主动谋划,注重细节,杜绝流于形式地完成任务;责任到人,带动团队,把优质校建设工作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同步推进,提升专业群教师科研与专业建设的水平;积极协调,逐步推进,对标对表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一是将常规教学工作与一流专业群建设进一步结合,多宣传鼓励,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二是对于本专业群建设项目与其他建设项目的交叉之处,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积极协调完成建设目标。三是多到其他院校交流、吸取经验,同时,寻找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多进行市场调研和论证,使专业群建设真正与市场接轨,课程内容真正与专业融合。
1.实施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力争完成专业群精品课程、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市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特色示范课程等。
2.搭建“互联网+”餐饮旅游专业群教学平台,完善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教产研创”一体化实践平台;
3.提升教师职业素质素养,培养院级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练型教师、种子教练型教师、双创教师等,争取在国家级、市级职业技能大赛项目上有新突破,形成“双职双岗、外引内培”的专兼师资队伍。
4.扶持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完成在线服务平台搭建,启动互联网+旅游创业项目,创建社区学院,开设“舌尖上的商院”跟我学美食课堂。
5.深化产教融合,成立大师工作室,推出社区学院课程,开展技术服务或咨询项目,提升技术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合作与交流,提升教育教学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