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英杰
(身份证号:2302271985****0015)
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内涵分为两大模块:公共服务模块和非公共服务模块。其中的公共服务模块是以政府为主导地位,以市场为实施对象和责任承担者,以市场监测制度为依据执行监测和提供公共服务。而非公共服务模块主要是为了缓解政府的压力和弥补政府的不足,将环境监测市场开放化,通常以企业或者机构等作为实施对象和责任承担者,这是环境监测市场化内容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环境监测市场化有三大特征,其一:市场、社会区别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社会化包含了市场化,市场化主要是利用市场优势而实现市场资源最优化,而社会化是利用了社会中各个领域的力量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其二:政府并非是市场化的责任主体,很多人以为市场化就等于政府的责任也市场化,这个理念是错误的。我们从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内容可以看出,市场化的责任主体有政府、企业、机构等。其三:市场机制为主要机制,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内容包括了公共服务模块和非公共服务模块,而市场机制是串联在这两个模块中的,并非是第三方机制。
环境监测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项目,而市场本身就有内容、对象巨大化的特点,所以环境监测市场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环境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的变动性、多样性和非公益性的特点又阻碍了长期监测工作的执行,而短期监测又不能达到监测目的。环境监测市场化需要以市场为主要执行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主体,而由于环境监测的这些特性,仍旧无法突破传统的监测方式,监测工作依然是以政府为执行主体和承担主体,而监测市场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环境监测市场化中涵盖了众多因素,其中的环境监测是为追寻保护环境为目标,而市场主要是追寻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两者的目标不一致,就会导致监测数据失真。环境监测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市场竞争性的同时也会产生恶性竞争的问题,市场会提供一些不良信息。而环境监测市场化工作是以市场提供的数据为依据,政府为主导进行的,市场的趋利性常常会导致监测数据信息不真实、不全面,这会降低政府的分析评价质量,严重阻碍了环境监测市场化的进度。
由于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又有人口基数大的特点,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增强,但是环保责任感和环保行为上还是有待欠缺的。环境监测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化造成了监测站缺少专业人员,监测仪器长期难以更新的尴尬局面。在一些较为贫困的地区,监测站的环境监测工作根本无法展开,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相应的会好一些,但是仍然无法完成环境监测市场化的目标要求。
为了克服环境市场化灵活多变、难以完成长期监测工作的问题,政府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地域优势,进行实际市场调查,不断的深入市场,总结归纳市场信息,然后结合监测工作的特性来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在无法确定环境监测长期计划的情况下,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适当地开发市场,将长期化分为不用时间段的短期计划,将短期计划的目标都统一为长期目标服务,当市场变化时,只需要改变对应时间段的短期计划。
为了保持环保工作与市场的目标一致性,维护市场秩序,保证数据信息真实,就必须依赖于规章制度的完善。政府在公开市场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市场监督力度,建立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和奖惩细则。为了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管理环境,政府应该根据国家颁发的法律制度,对市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将检查结果透明化。规范环境监测指标,防止企业、机构的恶性竞争行为,以达到环境监测公益化目标为前提,完成市场的利益化目标。国家政府也应该相应的提供一些鼓励政策,将监测指标区间化,达到一定指标的给予不同的奖励。
环境监测是一个耗时、耗人、耗钱的巨大工程,为了完成环境监测的目标,必须需要强大的人才团队、雄厚的资金和最新的技术设备支撑。如果只是依靠政府拨款来实行环保工作,监测站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运转,但是向民众吸取大量资金又会引起民众的不满,所以应该走上循环经济的道路。国家政府必须呼吁全民参与,加大环保的宣传力度,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向广大人民群众推广普及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知识。循环经济指的是合理地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将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让民众自觉加入环境保护工作中,比如设立一些环境保护志愿者机构,再让专业的人员对这些群众进行一些环保工作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性培训,这样既可以吸收群众力量,又可以减少资金支出。
环保事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基础,很多的自然资源既是稀缺的又是无法再生的,在考虑经济发展时还应该注重资源利用和环保事业。环境监测市场化是实现环保事业目标的新措施,这也是时代发展所需要的,环境监测市场化必须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为完成环境监测工作,政府部门必须做好主导工作,引入市场机制,规划监测指标和完善监督制度,活跃市场、开放市场的同时也要完善规章制度来制约企业的不良行为。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根据问题及时给出针对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