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感恩系列化微型主题班会实践研究

2019-01-13 09:59:56李鹏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班会形式德育

李鹏

(抚顺市雷锋高级中学,辽宁 抚顺 113000)

一、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感恩教育工作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一是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形成良好的教风;二是德育课;三是学科渗透,实施全员感恩教育。感恩教育课堂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积极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要载体,是班主任最常用的学生思想教育手段。

二、当前感恩教育课堂开展的现状

当前德育课主要是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的形式有论理式、交流式、文体型、竞赛式、庆祝式以及实践型,形式虽然丰富,但是由于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学校不够重视等原因,当前的主题班会仍旧是以班主任围绕某一个主题针对全班学生开展的集体教育和管理的居多,且多以班主任说教、学生听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因此教育目标难以达成,教育质量难以提升。

三、主题班会案例描述

(一)活动对象

我所在的高三班级中,20%的学生属于厌学型,是被父母逼迫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50%的学生属于被动型,没有主动学习与思考的习惯;另外30%属于机械型,教师布置任务就完成,没有找准学习方法。

(二)主持人

活动主持工作由两位学生干部负责。

(三)活动目标

重温父母的爱,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学会感恩,培养责任感;让学生们在活动中理解师长、父母、社会在自己生命中的意义;发扬优良传统,让学生在家里、学校或者社会中将“感恩”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四)活动过程

1.引子——家长视频。班主任提前邀请有代表性的两位学生家长,以“孩子,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录制视频,然后在开场后进行视频播放。这一环节让父母说出平时不易对子女说出的话,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心底的那份大爱。2.环节一:知感恩。设计“看漫画,说成语”“讲故事”小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写成语、听故事、谈感悟。小组内先展示,选派代表,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同学的伯乐,发现对方的优点;利用张贴板的形式,让每位学生从幕后走到讲台前,展现自己的优点。这一环节的设计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德育课堂中来,通过看漫画写成语理解“感恩”,通过“听感恩故事”悟感恩。3.环节二:学感恩。播放《天堂午餐》微电影,“子欲养而亲不待”,微电影的效果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班主任提出问题“我们如何感恩父母?”,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都要提出一项建议,相互学习和分享。4.环节三:行感恩。“致父母的三行情书”欣赏,将此前班级活动的优秀作品筛选出来进行分享。然后播放来自学生家长的“做力所能及的小事”照片合集。在“行感恩”的高潮环节采用角色扮演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最后鼓励学生们回家用自己的“小行动”感恩父母“无私的爱”。

四、多角度创新感恩教育课堂

(一)丰富感恩教育课堂形式

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班主任要在尊重教育规律、发展学生个性特点、鼓励学生进步的基础上,善于尝试、挖掘适合班级的德育课堂形式。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教育过程中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重拾信心。表演、小品、相声、合唱等形式在电视节目中吸引眼球,将它们引入主题班会亦能有意想不到的现场效果;利用微视频的形式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同时引入专业教学中常用的角色扮演法等形式都能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快乐地学,自然地收获。其次形式的创新也体现在让班主任解放出来,基于同伴教育理论,同龄人的语言更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共鸣。在主题班会进行过程中,把主持权交由学生,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起主导作用,而班主任只是作为旁观者和指导者。

(二)利用家校合作实现共育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多和家长交流,多向家长反馈孩子的情况,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教育、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我想对你说”正是利用这一理念,充分挖掘父母资源,让优秀的父母加入到班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帮助父母与孩子搭建沟通的桥梁,真正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也正是这一环节,让不信任孩子的父母更多地去了解孩子,让不信任父母的孩子走近父母,特别是给平时“闷声不响”,或是“油盐不进”的学生一个巨大的冲击,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父母原来和想象中不一样,原来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地爱孩子,希望孩子好。如果有条件,可以让父母走上讲台,讲讲他们的学生时代、他们的人生,这样的效果肯定好于教师。

(三)将德育课堂系列化

一个主题的德育教育并不能通过一堂课来实现,而是需要不断地重复,让学生一点点地感悟。因此,德育教育的过程要有持续性,通过德育课堂的系列化,在德育教育实践中帮助学生逐渐地正确认识自己、赏识自己、树立信心。本次主题班会就是在前期“给妈妈的一张明信片”“送给父母的三行情诗”“做一件小事送给父母”等主题活动基础上开展的。前期的活动已经让学生知道父母之恩,明白父母之情,后续活动的开展承上启下,将感恩之情进行升华。将德育课堂系列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教育目的、领会教育意义,同时通过同一主题的不同形式,也能激发厌学型、被动型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上好一堂主题班会容易,但是让每一堂主题班会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则不容易。教师教育学生的时间是短暂的,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时间是长久的。因此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班主任多创新,走出教师讲授为主的老路,学会放手,更多地指导学生策划、让学生主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德育;赏识学生,发掘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在德育课堂上获得自信、感受成功,最终激发学生对感恩教育课堂的兴趣,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班会形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06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08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中小学德育(2014年4期)2014-04-22 23: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