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娜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二十二小学,贵州 六盘水 553000)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
倾听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倾听能力尚不够完善,普遍表现出倾听习惯差、主动倾听能力不足的情况。有的学生没有耐心听,课堂中别的同学正在发言,他东张西望不听别人的发言内容;也有部分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只想自己发言,课堂上老师一旦没有指名其回答问题,他就没有心思听其他同学发言;有的孩子不会听,不知道听什么,课堂中表现出很认真听的样子,但仔细看他们,却是目光涣散,两眼无神;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小组合作探究时不会思考,不愿动脑,没有心思去听;还有的学生由于自控能力较差,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堂过半就开始坐不住了……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有效的训练措施,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很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会发现学生倾听能力表现出的不足,学生在合作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听能力有很严重的缺陷,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主要表现为:许多学生从来就不能耐心去听别人说话,他们特别喜欢表现自己,别人说话是总是在干自己的事情;有的学生不等别人说完话就迫不及待地抢话;有的学生在上课时喜欢表现出认真听讲的样子,可是对于别人发言的内容却完全不明其意,在合作学习中不能进行有效补充、质疑;有的学生常常记错作业。
课改以来,培养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倾听能力,我是这么做的:
小组合作的主要方式就是交流,而让学生学会交流的重点就是要让发言者会说,倾听者会听。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首先培养小组长要进行合理的分工,有效的管理。比如,为了让小组成员在讨论交流或是展示时都能人人参与,就要让组内成员都要有任务,担任一个具体的合适的角色,每个小组都有组长、记录员等,一定时间后要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其次,要让学生懂得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礼貌,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更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
我们经常听家长说,孩子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可见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或者是心不在焉。老师应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回答。对孩子的发言应给予及时适当的评价。
在课堂上,使用学校研发的口号令,及时提示学生矫正学生不良的倾听习惯。比如在小组汇报之前,小组长只要发现有学生没有注意倾听,就会发出口号令:“聚焦”学生们就会一齐回答:“倾听”;看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是懒洋洋的,小组长就会发出口号令:“坐姿”学生齐回答:“端正”。学生听课过程中,坐姿很重要。课堂上有的学生习惯于趴在桌子上听,或用手托着脑袋听,或手里玩着小东西听,或背靠墙听等等,这些姿势虽使他们更放松,但是时间稍微一长,必然会使他们的注意力分散。因此要特别强调在课堂上学生坐姿端正,听讲时双手叠放在桌子上,眼睛看着老师或黑板;不随便插嘴,发言要举手;听别人的发言,要做出回应。这样既能够组织好课堂纪律,又能够及时提示学生注意倾听。
在教给孩子倾听的方法后,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方式、方法强化训练,使孩子善于倾听。
我们老师经常要求学生要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 学生对此认识十分模糊。要求学生倾听时,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让学生在倾听过程中按照倾听的要求对倾听的内容进行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进行讨论交流。比如:我要求学生听的时候眼睛要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人;要听清老师或发言的人的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做到聚精会神,静静地听;要认真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别人发言的时候做到不插嘴。
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中,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方式就是表扬鼓励。每一节课上,我都会根据学生的倾听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给予及时的表扬,进行及时的加分,以此来鼓励学生,这样还可以提示那些倾听习惯不好的学生,他们听到其他小组得到了表扬和加分,同样不甘示弱,就会集中注意力。
学会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它的养成是一种很漫长的过程。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弱,要让他们自主地学会倾听是比较困难的。老师要求的严格了,他就会听的认真一些,如果间隔长时间,不训练或者要求松懈,很容易反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种坚持不懈,精心的培养。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倾听自然就会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行为习惯,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后,我们的课堂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在倾听中思考、讨论、质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