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雷平中学,广西 崇左 532300)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在心理健康水平、行为习惯、个人观念、家庭监管情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留守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和临时监护人的失职问题最为突出。这些问题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对班主任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关系到班级教育管理的成败,更关系到每一位留守学生将来的发展。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拿出科学有效的教育对策,对确保班级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学生中,监护人对孩子都过于放纵溺爱。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或是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成了家里的“小霸王”、“小公主”。这就在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农村而言,基本处于忽略状态,在他们的意识里,孩子只要身体上强壮就代表健康,不会想到在学生小小脑袋里已经逐渐形成一些心思、想法。而且,当孩子们在学习或是同学关系上遇到问题时,监护人不能及时的发现引导,久而久之,导致他们不管有什么心事,都喜欢隐藏。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职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留守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从大的方面来说,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职能分为两部分,一是学习,一是生活。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而学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环境,但是由于留守学生的特殊性,相比于其他学生,可能会有更多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从学校层面重视起来。学校领导要根据本校的现实状况,综合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制订系统全面的教学计划,突破留守学生参与学习的心理障碍,使留守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学习。
例如:学校领导可以邀请社会专业人士在校内组织开展青少年心理知识讲座,重点突出有关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邀请少管所、公安系统的相关人员来学校进行普法教育,通过案例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提高留守学生的法律意识,在遇到危险和不公时,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主任和教师是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仅从岗位职责上来看,班主任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维护良好的班级秩序,更多关注学生的生活方面,教师负责的是学生的学习方面。不论是班主任还是教师,在对待留守学生的教育和教学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既要符合全体学生的现实状况,又要考虑到留守学生的特殊情况;既要顺应时代发展,灵活选择教育方式,又要能够摆脱传统教育的桎梏,给予留守学生更多关爱。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注入人文关怀,打造人性化的班级管理理念。
例如: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在班级内组织开展庆祝活动,向学生进行任务分配,对教室进行布置,利用绘画、文字、手工制品等装饰教室,通过唱歌、跳舞、诗歌朗诵等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引导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其融入节日氛围,感受班集体的温暖。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将教学内容中有关德育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利用科学文化知识完成对自身人格和素养的塑造。班主任、任课教师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应该成为留守学生成长的最好助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育的时期。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论是身体的成长还是心理的构建,都可能在这场漫长的路途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一时期的学生就像一棵小树,需要灌溉和修剪。成长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既是个体行为,又是社会行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获得良好健康的发展,总归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但也不尽然,人的身上总归带有遗传而来的特质,像乐观或悲观的性格、健谈或沉默的个性等,这就指引着我们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
由于留守学生在情感上的缺失以及不完整的家庭教育,其性格中“不好”的部分会被放大,会过分关注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而忽略了自身的优点,形成错误的自我关注角度。因此,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在为学生创建良好环境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重视留守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留守学生能够以合理的角度正确看待自己,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激励,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具备良好的自我修正和调整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教育,需要统筹、协调各方力量进行教育方式的选择。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能,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两方面进行划分,再从这两方面进行细分,围绕学生的需求,制订相对全面的学习计划,对成绩不佳或家庭困难的留守学生进行帮扶,形成合理的帮扶制度。优化班级管理,转变管理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留守学生恰当的帮助和关爱,建设充满温暖的班集体,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融入班集体。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学生的教育,不能只是关注外在环境的建设,更要关注留守学生作为个体的特质,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与之匹配的教育方法,更加高效全面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