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优化策略刍议

2019-01-13 09:59:56张逊祎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科学生活课堂教学

张逊祎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高昌镇北放水小学,河北 唐县 072350)

小学科学不是单纯的一种学科,而是多种学科初步知识的综合体,里面包含数学、化学、物理、天文、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充满了神奇、趣味色彩,学好科学将会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进一步探讨小学科学教学的优化策略显得至关重要。

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科学实验问题的引导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基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进行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实验教学的引导,建立思考问题的情境尤为重要。例如,有的教师在进行《斜面》相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生活中有关斜面的应用进行相关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带进问题的思考之中,进而使学生对斜面作用有更深的理解。学生在对比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斜面的省力情况。实践证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分析能力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指导学生积极想象,敢于提出问题,在此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并做出一系列的指导性评价。其次,要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生活,感触科学就在身旁。例如,有的老师在讲述《植物》的相关内容时,便带领学生去田间进行参观,使得学生在自然中发现科学的美好,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分析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还要走近学生中,想学生所想,察学生所求,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关系,促进课堂教学师生和谐共同体的生成,在老师帮扶下,使学生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二、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

教学方式决定了教师将以怎样的形式将科学知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决定了学生是否能有效理解与吸收。科学课程中虽然有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但更多的是有趣的故事和实验,学生本应该在快乐中完成学习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并不喜欢上科学课,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30%学生感觉科学知识难懂;20%学生抱怨教学形式太古板,接受起来非常困难;10%学生直接表示出对科学学习不感兴趣,。这门神秘有趣的课程带给学生如此不堪的暗影,实在是教学的缺憾。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有责任时更新教学方式,以全新的面貌来呈现学科知识,让学生崇尚科学,爱慕科学,喜欢学习科学,个个成为我国21世纪拔萃人才。

比如在教学到“液体混合前后体积变化”有关内容时,有的教师不是通过讲解,而是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验来发现相关问题。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分别装有100毫升水和酒精的烧杯倒进同一个大烧杯中,然后将液体充分摇匀,奇迹出现了,大烧杯中的刻度并没有到200毫升,学生表示不敢相信,学生通过反复尝试实验,结果还是如此。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他们迫切的想要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于是新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便得以高效、自然地的引入。

实事告诉我们针对学生实际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就能有效提高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关注学生自主探究方式的构建

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分析能力的有效举措。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科学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学生自主分析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蚯蚓》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带领学生去挖蚯蚓,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分析蚯蚓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环境,从而进行蚯蚓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的探索。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分析能力的提高,从而树立起正确的科学意识与科学态度。实践证明:加强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学生主动分析能力的培养,就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四、关注小学科学与生活密切融合

小学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小学科学教学产生高效更要关注小学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融合,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有的老师深刻体会到:将课堂生活化,就能将死气沉沉、没有生机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将充满深奥难懂的课堂气氛变得和生活一样轻松起来;将严肃的师生关系转变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课堂。只有将教学课堂与生活相融合,才能够给生活化的教学带来色彩,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的环境中,让那些不喜欢学习或者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够解放,轻松地进入课堂学习中,除此之外,一个与生活相融合的教学课堂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一样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科学课本中,我们不难发现,课本内容基本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科学现象,如果教师只将课本知识作为科学理论知识而讲解,很少或者是基本没有将知识融入生活现象去认识,导致学生理解难、听不懂,甚至给学生造成困扰,学生不知道这些知识学了有什么用,最终出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厌恶的情绪的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一定要结合生活现象去讲解,引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疑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有的教师在讲解“雨的形成”时,首先提问学生雨是如何形成的,因为在生活中,由于家长和学生自身的原因,对于一些无法理解的事情赋予神话有着不合逻辑的解释。教师在提问的同时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再通过一定的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亲自观察,认识到雨的形成原理和形成过程,从而纠正学生对于雨形成的错误思想,同时学生也能认识到科学知识的有用之处,学生慢慢形成科学的价值观,这便是我们小学科学教学要找到的归宿。

猜你喜欢
科学生活课堂教学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科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无厘头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科学拔牙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