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涛
(广西桂平市木乐镇罗贤小学,广西 桂平 537200)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不仅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深深影响,因此,导致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目标定位走入误区,如今传统的习作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整个习作教学的效果非常不理想,并且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习作教学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积极改善。
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教师一般很少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但在课后能主动阅读书籍的学生是少之又少,他们把时间都花费在看电视或玩耍上,脑子里只有玩,根本不会想着阅读书籍,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学生的写作语言积累匮乏,他们在写作时自然无话可说,如果再加上教师不注重引导,放之任之,就会致使学生的习作语言平淡无奇,习作内容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在如今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依然沿用的是以往传统过时的习作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有些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读范文上,严格规定了作文的写作方式,根本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都是一样的,还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效率,往往会拿几篇比较优秀的范文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另外,还有些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习作教学,只是简单给学生布置下习作要求,对于学生交上来的习作,仅仅是简单评改。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要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习作教学的效果,而具体如何做呢?其一是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就活动展开习作,把自己对此次活动的感想都写下来,例如: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开展“观察树上、校园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活动,让学生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让学生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就此次活动展开习作;其二是朗读和传阅优秀习作,让学生学习优秀作文的写法,同时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让学生认真对待习作课,并知道有效利用课余时间主动积累习作素材,从而灵活运用到自身习作中;其三是采取多样化的手段评价文章,如:鼓励学生自行修改文章,并明确指出自身文章的不足之处,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探讨,互相指出文章的优缺点,教师呢,最后总体评价,指出问题就行。
其一是巧妙利用教材有效渗透习作指导,一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或者是引领学生合理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让他们深入领悟课文的真谛,例如:在学习完“秋天”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基于该课文上,认真选材和构思,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由抒发;其二是有效借助范文,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适当利用范文既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习作技巧,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认真选择范文,可以是学生写的优秀文章,也可以是从报纸和杂志上选取的一些带有时代特色的文章;其三是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进行广泛阅读,如:在班级中开设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家中的课外书带到学校里来,这样学生就能轮流交换看了,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可以每天给学生安排时间让他们阅读,同时每月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互相分享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在相互交流和探讨过程中把自身印象深刻的内容记录下来。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就必须要求学生多多积累习作素材,在习作中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具体如何做呢?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尤其是善于观察和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感人情景,让学生从内心里明白其实习作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要求他们平常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这样学生在习作时才会有东西可写,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征,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在学习完“小柳树和小枣树”“秋天的雨”“奇怪的石头”等内容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让学生用心体会大自然的特点,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或者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和养殖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和探讨心得,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促使学生把所见所闻写下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积累习作素材,这样能够充分体现出习作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感悟和积累习作素材,才能切实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