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贞
(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河北 衡水 053000)
高级中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过渡向更高等教育的教育阶段,上承初中,下启大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的深奥,很多学生听不懂数学知识,部分学生对高中数学没有兴趣,使许多学生十分头痛,究其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呢?
数学学科是公认的具有高度抽象性与严密逻辑性,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感到急躁,缺乏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日常教学中,怎样迎合学生的心理,将生活中案例引入到数学课堂上,使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学习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调动学生的数学热情,就成为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由此提高学习效率。新课标的实施也正是提倡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兴趣。
在高中阶段一些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应当怎样通过数学教育来消除学生的抗拒心理呢?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因此想要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就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遗憾的是,一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都没有向学生展示数学的美。且数学教学内容除了一些历史故事等,只留下了枯燥的推理与演算过程,导致数学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是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一个有效途径。现代教学提倡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广大教师也积极的响应,并归纳总结了一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的核心地位,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
为了发挥学生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要求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高中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教师要结合学生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去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足球是高中学生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与足球知识结合起来,这样较之于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组织教学,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材料与生活很贴近,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就能使学生消除学习数学的枯燥感,以积极、愉悦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变“抽象”数学为“形象”数学,凸现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数学的乐趣。如在讲到正、余弦定理及其运用时,可以先让大家想办法怎样才能测出大家熟悉的一座山峰的高度?结果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大家各抒己见,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结果他们所想的办法又都被大家一一否决,都不可行。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大家只要学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会有一种简单可行的办法了。于是大家因为都想找到测量的方法,整节课都学得特别认真。又如在学习对称问题时,可以先举例子:在河流的同侧有A、B两个村,要在河岸边M处建一座水泵厂连接A、B两个村子,要把水泵厂建在河岸的哪个地方能使所用水管最少?学生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会渴望找到解答的方法,使学生既感到有趣又不脱离课本。在讲指数函数时可以联系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讲概率时可联系彩票中奖概率的大小。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的去发现,就会找到许多高中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如果让学生带着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去学习,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活跃,既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我们的数学课堂也会变得充满乐趣。
趣味课堂也不仅仅在铃声响起的四十五分钟之间,只要学生愿意,教师可以下课后陪他们不断探究更多、更优化的思路,传授一些还未接触到的知识,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这句话很形象地反映出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加强,需要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那就是敢于求异,乐于求异的精神。学生在培养求异精神的初期,教师应当及时予以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于学生在求异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则要以点拨、诱导的方式,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养成求异的思维方式,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主动地想到“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的求异思考。一旦培养出这样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趣味课堂就不仅仅局限于教师,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他们学习的课堂,当然,其中的趣味,他们心中自有体味。
要构建趣味性的高中数学课堂就要把“生本主义”课堂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方面中去,全面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课堂的探究性、合作性,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进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