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培培
(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校,重庆 404500)
目前关于地理与生活的探讨并不少,也经常有学者提出在讲授地理知识时应举生活中的例子,可是这仍然是老师带着学生走,面对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需要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更有意义的探讨,把生活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中。本文通过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前人对生活教育研究的理论,得出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美国教育家哈?曼曾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所以教师在设计生活化学习高中地理的活动情境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内在关联创设情境,按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基本思路,在重点突破“难点、错点、易忘点”的前提下,通过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生活化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要注意针对不同的主题、结构、主旨、特色,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将课堂大胆地放手给学生,组织形式多样而内容实在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欲望,提升师生合作效果,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教学做好心理准备。例如在学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课时,笔者设置了“我是环保局局长”的环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轮流充当“环保局局长”,以荒漠化为“施政主题”,选取特定的区域为分析样本,就荒漠化的危害、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对策进行政策答辩。在全部展示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点评,选出“最称职的环保局局长”。通过这样的活动,每个学生在展示自身个性思考的激励下,积极学习知识,联系生活场景,为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在感受生活事例的基础上,学生对新的地理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一知识需求,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工业区位条件”时,首先提出案例“首钢搬迁”:首钢集团将其钢铁冶炼部分全部从北京迁到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在那里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钢铁联合企业;现在的首钢集团距天安门只有17公里,地处城市西部上风向;曹妃甸地处河北省唐山市西北,距北京约225公里,距唐山市85公里,甸头向前延伸500米,水深达25米,甸前深槽水深36米,是渤海最深点,被誉为“钻石级港址”。同学们看完这则案例,纷纷提出疑问,我适时地引导学生查阅有关地图,创设问题情境来组织学习。如:“当年首钢选址北京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新首钢迁址曹妃甸,主导区位因素有无变化?你还发现哪些因素促成了首钢搬迁曹妃甸?首钢搬走后,10平方公里的首钢原址用来做什么?有人建议用来开发房产,有人建议发展金融、信息、休闲娱乐,建成综合服务中心,试用你学过的知识,向规划部门提出你的建议??”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学生很容易找出影响工业区位的条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利用生活化的地理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地理探究活动中感受到学习地理获益良多。比如,在讲授中国大陆气候时,为了让学生真实感受“气候”对民宅建筑的影响和验证民间的“坐东朝西,热死无人知”的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各自调查“坐北朝南”和“坐东朝西”两种不同朝向房子的居民,记录各个朝向的室内温度如何,之后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域测量不同朝向的房子内的温度,之后再行汇总统计。通过这次活动探究,学生都深刻地了解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坐东朝西”的房子室内温度要明显高于坐北朝南的房子。将此与所学地理知识结合,他们也就很快理解到其中原因。生活化的探究性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会依托现有的知识,设计和实施简单的调查研究方法检验课本知识,检验他人的观点,还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更多的学习乐趣。
课堂教学评价生活化就是要对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从而使学生更加关心自然、社会,教师应为学生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实现相对真实的情景创设,对学生的地理能力进行考察,明确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完《地球的运动》,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应当说这样的房子是可能的,你认为应该建在( )A.北极点上 B.赤道和0°经线的交叉点上C.南极点上 D.赤道和180°经线的交叉点上(2)我国南极科考队在下列什么时间到南极考察合适( ) A.春节前后 B.五一前后C.暑假期间 D.国庆节将题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促进地理学习水平的提升。
总之,地理生活化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它关注教学的情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注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