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燕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第九小学,宁夏 中卫 755000)
数学学科对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适应小学新课程标准需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调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只有全面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才可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并为学生后期学习与生活提供必要帮助,促进其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所谓的数学思维能力,即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而不断形成的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内化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利用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也就是说,数学思维能力就是学生利用个人空间想象力,对数学问题与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和总结,也是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学生在形成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一定要不断增强个人的推理与想象能力。
伴随新课标的深化改革,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全新要求。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应强调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流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会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过程中,要科学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培养其思维能力。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第九小学结合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正确认知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结合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采用培养路径。
小学生的心智并未成熟,所以很难保证课堂学习时间始终集中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就要结合其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合理地制定教学规划,而非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2]。小学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热爱学习,而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与指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喜欢数学,主动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另外,还应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其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学习有关“角”的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即可在课前利用10min为学生讲述与“角”有关的基础知识。一般情况下,可借助多媒体形式向学生演示讲解的内容,并且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角”始终存在于日常生活中[3]。随后,可传授给学生用尺子画角的方法。将班级内部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以组内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对“角”的概念形成深入了解。在师生沟通期间,即可增进双方的情感。在基础知识讲解完成后,即可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比赛活动,要求学生画出具体度数的角,使其学习热情被调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其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所谓的情境创设,具体指的就是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方式在现实中还原教材内容,使得枯燥复杂的知识更直观且具体,在对学生视觉进行刺激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其记忆知识点的能力,提高其认识水平。小学数学教师可对多种道具加以利用,对各知识点进行演示,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全面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果[4]。以加减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告知学生带自己喜欢的水果,在分组后为学生出示试题,在组员互相帮助下进行解答。例如:小东有5个苹果,而小丽有3个橘子,小红带来了3 根香蕉。小黄是他们的朋友,但是并没有带水果。小孩子并学会分享,若每个人都给小黄一个水果,请问,四个小朋友分别有几个水果。为解答这一试题,可邀请四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加快其解题的速度,不断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小学阶段,学生都很喜欢与小伙伴玩耍,而且很多游戏也需要多名学生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与其他小伙伴相互合作完成。而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即可对合作化学习模式加以利用[5]。在与其他学生合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或者是启发,加快理解知识点的速度,加深记忆。与此同时,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品质,在合作中交到更多的朋友,并学会与人相处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其各项能力。
综上所述,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强调其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针对知识内容能够形成个人见解并表达个人想法。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简化问题,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知识点,使学生能够更喜欢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应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并帮助其形成数学思维能力,为后期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必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