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中法制教育的融入研究

2019-01-13 00:27:36缑星
魅力中国 2019年41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思政

缑星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法治建设工作的持续深化改革意味着我国法制建设工作进入迅速发展的新阶段。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为了能让社会更加全面协调的发展,必然要在高校教育中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其中,最利于与之结合的便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让大学生更加了解法治社会内涵和法律知识,能够帮助其走上社会后知法守法懂法,做遵纪守法公民,推动法治社会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的方式是目前探究的热点,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法制教育内涵及意义

当前人们对于法制教育的认知存在一定误区,认为法制教育是一门必须要单独进行的学科,具有该种想法的人其实并未真正理解法制教育的内涵,而正是由于大多数人对于法制教育内涵及意义的认知错误,才导致了现如今法制教育停滞不前的局面。所谓法制教育,主要是针对我国公民进行正常的普法教育,是一种带有明确教育目的和计划的教育工作,通过该项工作能够让我国公民对于国家依法治国理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将法制教育融入高校教育中,能够从根源减少社会法盲,从根本上杜绝不知法而犯法的现象。通过法制教育能够更好的约束人们的行为,让公民紧跟国家脚步坚持依法治国,让社会能够在一片祥和气氛中稳定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能够帮助具有更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让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利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中得到良好的发展,成为社会模范榜样,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法治理念的高素质全能型人才。

我国教育事业在改革发展中逐步迈上新台阶,高校法制教育也应当不断开拓创新,不能以传统的方法进行法制教育的教学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有关法制教育内容时,需要根据现代社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选择性的融入,让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法制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能够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对学生未来生活、工作等有重大意义。

二、法制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一)法制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

1.教育目标一致。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一致,同是帮助国家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通过结合能够达到相互辅助、协同发展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当代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个人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致力于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型的高素质人才,有助力于社会未来的健康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既能够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又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约束;既能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又能确保社会的和谐发展,践行依法治国理念,可谓是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融合式教育。

2.教育内容一致。法制教育能够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认知度,增强个人法律意识,能够让当代大学生在生活及工作中承担责任,利用法律维护正义,用自身的力量为法治社会做出贡献。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树立学生良好的品德,以正确的价值观念解决生活及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虽然在表面上看似不一致,但实则内容都是以人为本,培养人的意识及意志能力,让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是非观念。两者之间的协同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采用精细化教育才能让法制教育更好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法制教育主要涉及法律知识,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将法律知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最为合适的方式。

3.教育方法可相互补充。法制教育内容十分严肃,主要以刚性教育为主,在教育中对大学生的行为起到强制约束的作用,规定了社会中的能与不能,强调了对违法者处罚。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重视品质道德的养成,让学生通过自身道德修养约束自身行为,主要实行的为柔性教育,强调学生思想意识的养成,依靠自我精神去辨别世间万物的对错,所依靠的是道德舆论的力量。但随着如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各种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流通,大众对道德的评价标准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也无法对道德标准进行统一话划分,更无法控制多元文化的广泛流通。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法制教育,以刚柔并济的方式,用法律来约束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培养其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

(二)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法制教育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能解决法制教育中的难题,在法治教育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约束自身的行为,还能够让教师从法制教育视角出发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大两学科之间的融合研究,更好地实现高校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三、法制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

(一)借助课堂教学,合理展开法治教育

这对于思政教师的法律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只有思政教师熟悉法律知识,才能在教育中更好地进行普法教育,肩负起法治教育的重要教学责任。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必须要合理化,才能确保法制教育不会反客为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政教师要注意教学方式及教学目标,让两者的结合能够真正的实现相互辅助、协调发展,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法制教育的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避免走“重普法形式、轻普法效果,重普法知识宣传、轻法治观念培养”的老路,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从形式上看,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体两翼”教学法、中央财经大学的“问题链”教学法、复旦大学的“对分课堂”教学法等,都是有益的尝试,值得学习借鉴。从内容上看,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用讲授式教学法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解读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等;用小组讨论或辩论赛的方法来教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要求、分析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深层逻辑关系;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的方法来研习新时代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法治过程等,真正实现因“才”(学生)施教与因“材”(教材)施教相结合。从手段上看,要善于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融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和大数据来创新教学方法,在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网课的基础上有序地试点“智慧课堂”,使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课堂资源实现内外共享,变封闭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加强师生之间双向互动交流,在教师主导的同时突出学生主体;改革考试方式,强调过程优于结果;变教学范式由知识灌输为素质提升,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青年学生真心喜爱,能够终生受益的课程。

(二)转变思政课程教育模式,让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融入法制教育可通过课堂实践提升两者之间的融合程度,让思政教育课堂更加高效。实践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切实体会法制教育的优势,对法律知识加深理解。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育,鼓励大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之间关系。在教育模式上的创新,开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引入案例教学的模式,让大学生能够在案例中感受法治观念,厘清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以德促法、德法融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引入思辨教学的模式,教师需引导并鼓励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能够在讨论中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紧紧抓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帮助当代大学生认清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注重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帮助当代大学生厘清法治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史鉴今,深入思考法治发展随时代的发展变化;在《形势与政策》课中,注重视野的拓展与理念的阐释,讲授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和新制定的各种法规,现实当代大学生对大政方针全方位的理解,并全面提高对新形势、新政策的认知和解读能力。

结语:

作为思政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中要作为学生的老师,还需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通过思政与法制的融合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政治立场坚定,具有法律意识的综合型人才,让学生更好的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法治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学习月刊(2015年5期)2015-07-09 03: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