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在法学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2019-01-13 00:27:36牛玲捷
魅力中国 2019年41期
关键词:法学文献学科

牛玲捷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一、法律图书馆的内涵与外延

目前对于法律图书馆的定义问题,业界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很多学者从研究的不同角度出发,对法律图书馆进行了定义和概括。比如于丽英从图书馆应具备的公共性角度出发,认为法律图书馆一般包括法学院校图书馆、研究院所法律图书馆、政府部门法律图书馆、律师事务所图书馆等,她强调图书馆的公共性[1]。曹明等学者从图书馆的专业性、专门性角度出发,认为法律图书馆应该囊括所有从事法律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2]。田建设从图书馆的服务性角度出发,认为法律图书馆是指专门收藏国内外法律法规、法律科学文献为主,为国内立法、司法、法学研究人员与教学人员提供专业文献服务的专门性图书馆。笔者认为,法律图书馆应该既兼具图书馆的所有功能、突出法律特色,又能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及时掌握法学研究动态,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法律信息时效性比较强,在法律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法律信息的更新和查询能促进用户掌握法学研究动态、获取所需文献资源。优质的文献资源、及时准备的学科服务共同构建了法律图书馆的内涵。笔者在文中提到的法律图书馆,主要是指设置有法学学科,并伴随着法学学科建设而形成的院校专业图书馆。

二、法律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和推广,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服务学科建设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往忽略用户真正需要什么,侧重于能提供什么的服务模式已然改变,为信息找用户,为学科建设提供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一些国内著名大学法学院,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均设立了独立的法律图书馆或法律文献中心,为法学科研工作提供资源支撑。如清华大学法律图书馆,我们知道法学教育在清华大学有着悠久历史,1999年清华大学法学院正式恢复建院,图书馆于1998年率先成立学科馆员小组,为对口学科提供深层次的学科信息服务。二十年间,从法学院恢复建院到在法学学科评估中进入全国前列,法律图书馆对法学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可以说,一所大学法学院的地位、法学学科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这法律图书馆的定位与建设。反之,法律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学科服务以及外在的影响力又影响着学科乃至法学院的发展。不仅对于高校,对于承担社会公共职能的图书馆而言,法律图书馆的建设也是一个趋势。2009年国家图书馆作为一家国家级的综合性研究型图书馆也紧跟形势发展,设立了法律参考阅览室,为公众提供法律知识查阅。

三、当前法律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们法律图书馆的优势在于,一是组织保障上,法律图书馆或者法学院图书馆均隶属于院校图书馆或者院校图书馆的分馆,具备良好的组织保障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二是资源利用上,服务对象比较稳定,主要面向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服务对象的层次比较清晰,资源的需求上主要集中于法学学科前沿动态情况,资源利用率比较高。三是学科服务上,院校的法律图书馆在学科服务上,更加的多元化、服务更加精细化,针对的对象较稳定,尤其学科馆员的设立,为图书馆与院系之间搭建了通畅的交流平台,为院系建设发展提供了更为精准和专业的文献信息服务。

目前法律图书馆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于:一方面受制于经费限制,很多院校没有单独设置法律图书馆,而是采用综合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高校法学图书馆一直未能形成一套系统性的协作规程,缺乏馆藏特色,不能提供用户个性化的信息资源需求,这严重影响着法学图书馆的发展空间。有的虽然设置了法律图书馆,但不能及时了解和跟踪学术发展动态,满足学术研究和教学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各图书馆在开展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大多数的法学数据都是通过综合性信息收集与整理来实现的。以这种方式获得的数据库存在内容简单重复、信息更新缓慢、无法突出院校学科及专业特色,给人的印象就是空有一副牌子,缺乏特色。

另外,笔者从德国法律图书馆建设中得到一些启发:该国的法律图书馆建设在联邦政府和官方科研组织机构的支持和重视下推进,尤其体现在法律资源文献的收藏与保管领域,作为联邦政府主要部门始终发挥主导作用。近年来,德国以国家图书馆为主导,联合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加盟共同推进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其中法律共享信息系统就是四个项目之一。政府部门支持、科研机构的引领、社会的共同参与是德国法律图书馆建设中的突出特点[3]。我国高校法律图书馆建设也应提高站位,加强顶层的设计,跳出本校的法律图书馆再来审视建设问题。缺乏统一的定位和协调机制是当前我国高校法律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又一问题。2018年成立的中国法律信息资源共享联盟让笔者看到了业界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的努力,该联盟旨在促进全国政法机构文献信息资源的自建,推进各高校间的通力合作,这种平台对于法律图书馆的建立与发展是有益处的,有利于协同共建中国法律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

四、法律图书馆在法学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馆藏学科资源结构直接影响着学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直接关系着学科建设文献资源保障能力的高低。不断加强法学学科建设,实现法学学科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是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法学学科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内在功能结构仍然存在比如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学科交叉融合不够、学科结构设置不尽合理、传统相对固化的二级学科体系研究滞后等等问题,这极大的消减着法学学科的现实指导功能。

法律图书馆在高校的法学教育研究、法律实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国家的立法和法制建设水平。一是从当前教育体系看,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更多的侧重于专业素养的培育。法律图书馆是学生法学专业知识的主要来源,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二是从法律图书馆设置情况看,法律图书馆可以根据课程要求,贴合课程设计,将馆藏资源或网上资源系统化、有序化的进行分类整理,为读者提供各种资讯。三是从图书馆员职能看,图书馆员可以积极协助教师开展法学学科教育活动,与学科带头人沟通交流,为课题研究提供课题资源和科研动态。四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法律图书馆不仅仅要完成图书馆的固有使命,除了要对法律文献收藏整理、分析利用外,还要通过图书馆相关职能的发挥,最终促进法学学科的发展,提高法治建设的成果,达到社会效果和法治效果的统一。从这个角度分析的话,法律图书馆凭借这自身馆藏资源的专业性以及法学相关信息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主导作用。

笔者基于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具影响力学者分学科排行榜进行分析,此排行榜的相关数据主要依据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收集汇总,对近五年核心期刊发表情况进行分析,例如:发表数量、参引总量、论文下载量等,计算每位学者的最终得分。公安大学法学学科排行榜上榜学者为13 名,排第20 位(含公安学),如果将公安学相关核心期刊不纳入范围,公安大学法学学科排名将退后。结合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情况看,法学学科排名靠前的高校,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均设置有专门的法学院图书馆或者法律图书馆,以支持法学学科建设发展。法学学科作为我校的一级学科,理应有法律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更高水平的知识服务,但目前尚未建立。

随着2017年公安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根据学校制定的“立特、创优、建强、领先”的学科发展思路,参与全国学科水平评估工作,推进法学院学科建设改革试点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笔者认为,只有尽快建立法律图书馆,充分发挥学科精准化服务功能,才能进一步助推一流学科建设。

猜你喜欢
法学文献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44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2021年4期)2021-03-23 07:55:52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超学科”来啦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