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龙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就目前来看,创新力成为驱动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为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人才,高校需认清传统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构建起更具科学性与专业性的创新教育体系,为切实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创业教育属生成性教育模式,与普通学科相比,存在特殊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同专业及不同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存在巨大差异性,其教育重点与学校发展历史、文化、教育理念息息相关[1]。专业教育主要就是用来培养专一性人才,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某项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随着信息逐渐趋向于现代化发展,生产数量的增长已无法保障实际生产期间的综合效益,需要更多具有创新力与创业精神的个体参与其中。因此为更好适应社会发展于要求,在专业教育期间,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对传统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优化,确保学生能够更好适应未来工作岗位。
由此可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水平可直接影响到高校实际教学效果,需相关工作人员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更多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融合的机会。
现阶段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尚未完全融合到学校整合教学过程中,与专业教育互为独立,导致创业工作的深入性与可持续性始终处于有待提升阶段,无法发挥出应用的积极作用[2]。为深层次推动教学体系改革,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量,需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
首先,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只有培养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才能够为学生日后创业创新探索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其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选择,校方必须清楚的认知到专业教育内容、方法现存的不足之处,通过将其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推动专业教育改革进程;最后,专业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学生的专业类别直接决定了其个人的知识结构与基本创业方向,因此需学校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发挥出专业技术优势,满足学生与各领域创业需求。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加强学校、企业及政府三方合力力度,搭建起功能完善的创业实践平台[3]。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主,建设起能够模拟日常工作的仿真实训场,更好开展学生岗位技能、职业技能培养工作。建立起以学校、企业及社区等共同组建的校企合作中心,确保企业实际生产建设成果能够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及教学效益。学校可借助校企合作组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解决学生实习难的问题,为帮助学生积累下丰富的实践经验,快速适应未来工作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围绕专业教育内容,举办创业论坛、创业竞赛等,切实提升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参与积极性。
积极引进更加先进的专业教学体系,确保创业教育活动能够实现有效开展。针对学生创业需求,对专业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进行不断优化,鼓励学生自行建立起创业小组,将专业学习任务下发到创业组内部,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帮助及论证,更好解决创业过程中的专业性问题,切实提升学生对专业课堂的参与积极性,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4]。注重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针对学生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专业知识薄弱处,划分教学重点,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确保学生学习过程中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
在专业教学期间,有效渗透创业教育,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的参与到创业教育过程中。注重在专业课中加大创新教育重要性宣传力度,不断创新专业教学内容,切实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考核方案,将学生专业水平作为判断其创业意识与能力的重要依据,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视度。以学生在专业课程表现及在创业实习过程中获得成果为评价考核标准,对学生综合专业水平进行系统分析,找寻出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创新教学与专业教学重点进行重新划分。
为从根本上提升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质量及效率,学校也应做好教师人员教学水平及职业素养的培训工作,构建起更加优质的双师教师队伍。具体而言,要求教师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具有创业意识与能力。鼓励教师到各大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更好明确创业目标与流程,对传统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完善及优化。切实提升行业兼职教师资源利用率,积极听取行业兼职教师对专业教学内容及方式提出的建议,对创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
总结:总而言之,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需相关教育工作者认清两者之间的契合点,通过建立创业实训基地,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方式,将专业教育内容更好的渗透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切实提升创业教育水平,确保学生能够更好适应未来学习工作生活,实现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