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康洁 2.李双
(1.身份证号码:4114221991****1876;2.身份证号码:4127241988****095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资源、人口、经济及环境面临诸多问题,人们在反思城市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的绿色城市发展道路。绿色城市源于生态城市概念,其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绿色城市体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集约、高效、生态型城市运行模式,对城市发展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是绿色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城市绿色发展程度定量化的度量,因此,建立系统的、科学的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绿色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色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集中体现,19世纪末随着“田园城市”的提出,随后绿色城市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李超认为绿色城市主要是指环境友好型城市。余猛从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两方面将绿色城市界定为具有活力和健康的城市运行模式。王如松则表明绿色城市是在城市生态转型和绿色城市建设的传统理念和生态学规律基础之上,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赵峥在综合了众多学者的观点得出绿色城市的概念,他认为绿色城市追求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四位一体发展的模式。张梦、李志红等指出绿色城市是健康的城市发展形态和发展模式,以绿色经济和绿色居住环境二者为主要特征。综合以上观点,可以将绿色城市的内涵定义为集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明先进、生态良好、科技进步和人民幸福为一体的理想化、现代化城市立体发展状态。
目前,城市分类方法主要有4种:(1)人口规模法。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以人口数量为统计口径,把中国城市划分为5 类7 档:小城市(Ⅰ型小城市、Ⅱ型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人口规模法仅根据城市人口数量划分城市类型,分类指标单一。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在生产、生活和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人口规模法虽然简单易行,但不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2)行政级别法。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与行政组织存在着很大差异,城市行政等级体系也不尽相同。按照中国的城市行政等级体系,可划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等。行政级别法主要是人为设置,且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较大。(3)城市职能法。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根据城市职能的不同可以将城市划分为工业城市、资源城市和旅游城市等不同类型。城市职能法虽然利用了定量分析,科学性较强,但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4)综合指标法。根据研究内容和目标,选取相应的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利用k-means 聚类、模糊聚类(FCM)和神经网络等方法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类型。张伟等(2014)利用灰色白化权聚类法对城市建设地域类型进行划分,提出了组合式动态评价法来构建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具有灵活性和动态性等优点,但是在权重设定方面不可避免的存在主观因素干扰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分类结果。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与传统的聚类方法相比,能够实现对输入信号的自组织学习,在无导师的情况下,根据其学习规则对输入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可减少城市分类的主观性。近年来,该方法在生态学的分区分级研究中应用广泛。王韶伟等(2010)利用SOFM 神经网络进行生态水文区划,施明辉等(2011)利用SOFM神经网络对森林健康进行分级评价,彭建等(2016)利用SOFM 神经网络进行生态功能分区。
1.时效性与焦点性
绿色城市指标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充分刻画反映绿色北京的重要内容,如生态环境,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等指标,这样的指标具有时效性和焦点性。
2.全面性
指标体系尽可能涵盖评价绿色北京的各个方面的特性,从不同角度反映刻画绿色城市的指标,
本文对绿色城市二级指标从总量、结构、质量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3.系统性
围绕建设绿色城市的总体目标,指标之间要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并且尽可能去除信息上的相关性和重叠。
4.可操作性
从城市的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评价指标尽可能是定量指标,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和方便收集的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真实可靠。
根据城市分类结果,Ⅰ型城市在城市生产发展、生活现状和环境背景的现状条件和建设基础较好,在构建绿色城市指标体系时要设置较高的指标要求;Ⅱ型城市一般,在设置指标时要求低于Ⅰ型城市,但高于Ⅲ型城市。Ⅲ型城市较差,在设置指标时要求较低,仅设置基础指标。因此,三级指标根据城市分类的结果,分为基础指标和特征指标,基础指标为每种类型城市的必选指标,特征指标是针对建设基础较好或一般的Ⅰ型和Ⅱ型城市设置的较高要求指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016)制定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和国家标准委(2017)发布的《绿色城市评价指标(征求意见稿)》作为构建中国绿色城市指标体系的主要参考。此外,LEED-ND 和CASBEE-City 等符合市场规律的国外先进指标体系也予以考虑。最后权衡基础指标和特征指标的比例,构建整个体系。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是对工业文明、灰色发展 的深刻变革和扬弃,是汲取农耕文明精粹、协调人 与自然关系的新型发展理念,绿色发展不再是各地城乡规划的可 选项,而将成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不同类型城市的建设基础和发展需求,为绿色城市指标体系构建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兼具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