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冉 齐洁 吴磊 业勇 任婷 张彦松
(1、南京市栖霞区同心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南京210000;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000)
八卦洲街道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北部,是栖霞区2个涉农街道之一,素有“芦蒿之乡”的美誉。下辖的外沙村社区农田比例高,本地村民多,老年人口多,务农习惯久,具有鲜明的村居文化特点。同心源以问卷说话、数据说话,剖析农村社区特点,引导当地居民积极减压献策,深挖特色村居文化,在外沙村社区成功“生根”,探索出一条乡村社区治理提档升级的新路径。下面,我们将以栖霞区同心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外沙村社区的落地、发展为切入点,剖析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在农村社区健康发展和茁壮成长所必需的重点要素。
传统的社区需求问卷调查面临:样本量过小、调查对象单一、统计分析简单,多用于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定量分析,既不能反映社区需求全貌,也不能突出重点隐性需求。而绝大多社会工作者又很难拥有较高的数理统计分析水平,这就导致问卷调查流于形式,海量数据对社区工作乃至方向的指导能力受到分析提取能力的制约。
因此,运用专业人员,采取专业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挖掘很有必要。在本例中,社会组织对海量数据进行主成分提取(EOF),将从问卷信息中不易发现的信息(60岁以上人群的隐形需求,邻里关系的“放大器”作用)一一挖掘出来,直接指明了服务方向。在顶层设计上,能够发现抓手,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城市外来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社区最大的障碍就是人头不熟、群众认可度不高、缺乏群众支持信任[1]。而农村社区又有着自己独有特点,居民生活方式又与城市有着不小区别。如何获取当地群众信任、支持,如何走好这关键性的“第一步”直接决定着项目的成败。
这就要求社会组织在进入社区,开展工作前,充分开展居民走访,倾听居民心声,切实将居民的实际需求纳入服务项目,并以此争取居民支持。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社区能人、志愿者人头熟、情况清、积极性高的特点,寻求突破口,形成以点带面的宣传格局。
农村社会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涉及到居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2],同步需要协调各个政府职能部门、服务资源等多个方面,这就对农村社会工作者的专家化程度和综合协调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3]。而根据目前南京市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以及社工薪资水平,打造一支全科化、专业化的服务队伍有着不小的难度。
在外沙村社区领导的指导帮助下,社会组织把当地志愿者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以当地居民服务当地居民。一方面,可以将大量物力、资金投入服务本身中,另一方面,通过当地志愿者的服务,提高了整体项目运行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将“同心源”的专业社工从繁琐的日程项目运营中逐步解放,使其将主要精力放在顶层设计和资源链接上,充分运用其专业知识,提升服务能力。
对优质项目活动进行宣传,可以提升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的积极性,可以争取部门、街道、社会各界对社区营造项目的支持。做好宣传无疑是农村社区服务的重要环节。
“同心源”利用“紫金山”APP公众号、“掌上云社区”微信群,对开展的“纳凉晚会”“传统文化进社区”“趣味运动会”“科普大讲堂”等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宣传报道,使居民、民政部门、街道、社区了解社区营造进度,争取各方各面力量支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未来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要突破点有四。一是研制符合农村社区特点的调查方和分析方法,提升社会组织对农村社区居民需求精准定位能力;二是充分挖掘农村社区在地化资源,包含人力资源与文化资源,建成“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本地居民”搭班的工作团队,兼顾专业化和在地化,实现项目执行过程中既有专业理论支持,又有与本地居民较强粘合性。同时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农村社区的地缘性相较于城市社区突出,其地域文化充分挖掘可有效增强农村社区居民的凝聚力与对项目乃至工作者的认可度;三是扩大宣传广度,加深宣传深度。农村社会工作的宣传不仅需要通过优质服务得以在居民之间口口相传,而且需要通过不同的大众媒体传播方式扩大宣传广度,促进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对农村社会工作的认可度,为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大环境。四是要及时凝练成果经验,做实相关研究,力争实现以研究性文章的方式加深宣传深度,提升对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能力,为农村社会工作的继续深入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我们认为,如何处理好底线达标和高线追求、夯实基础和打造标杆、遍地开花和打造特色、牵头抓总和整合资源这四组矛盾,将成为未来社会组织在乡村开展项目服务的成败关键,十分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