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岩岩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霸州市供电分公司,河北 霸州 065700)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宗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满足农民对于电力的需求,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需要的资源,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总体水平,实现每家每户都能用上安全稳定的电力资源的目标。
发展不平衡属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存在的根本问题,该问题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我国落后偏远地区电气化建设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电能质量、网架结构中均有着直观展现。第二,城乡发展不平衡。相较于城镇,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显著不足,使得农村电网建设总体滞后。
农村电气化建设不充分主要体现在质量、创新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如下:第一,质量不充分。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仍广泛面临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可靠性较低、供电质量有待提示、电网装备水平较低等现状,农民消费升级、农产业加工制造产业发展因此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供电电压偏低、抗灾能力不足也使得农村地区用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第二,创新不充分。在农村电气化建设中,电网电力通信覆盖不足、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问题突出的情况较为常见,“互联网+”理念与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结合也面临着多方面阻碍,这就使得我国虽然解决了农民“用上电”问题,但距离“用好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电气化建设不平衡、建设不充分的现状可见一斑。
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我国部分基层地区和单位,由于资金、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过程中,一部分导线材料所产生的费用由用户来承担,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的经济基础条件更是存在巨大差异,个别经济发展条件非常差的地区虽然符合电气化建设的条件,但是由于资金的筹措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发展速度依然比较缓慢。另外,即使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一些乡镇、村分别搭上电气化建设的顺风车而出现了乱收费现象,导致这些地区的社会矛盾比较突出。
这就要求我国各电力单位的领导首先应转变观念和认识,加强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重视,在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下、在完善的制度保障下,进一步强化责任的落实。例如:电力企业可以在单位内部组织员工开展各种关于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学习,要求员工深刻掌握、体会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实施纲要中的标准与基本内涵,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精心的统筹安排、精确的论证,为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创造科学的硬件与软件环境。
顺利推进电气化建设工作政府主导是关键,因此,成立由政府部门挂帅的各级“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站在全局的高度,努力把新农村电气化工程纳入到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同步推进,真正构建起政府为主导、农电企业为主体的工作格局,形成“政府发动、乡村互动、百姓主动、电力推动”的工作机制。
在搞好电网建设的同时,加强服务品牌建设。认真履行服务“三农”社会责任,实施窗口提升工程,加强供电所标准化建设,营业窗口实行无周日工作制、推行“一站式”服务开辟业扩报装绿色通道,改善服务条件。积极践行“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严格执行“三个十条”,全面拓展农村居民电费缴纳方式,开展邮政储蓄、银行、POS机、手机、网络等缴费业务,积极打造“十分钟缴费圈”,推行电费缴纳社区化、村庄化、便民化。
农村电气化建设必须要围绕当地的新农村建设而开展,确保与农村的基础设置相配套,并将村级电网建设作为整个电气化建设的重点,同时还需要提高电气化村规划技术含量,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成果,从而不断提升电网建设的科技含量。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农网安全管理,强化节能降损管理,从而不断地提升农村配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深化优质服务水平,将农村电气化建设作为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不断地提升供电质量,为广大的农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打造国家电网优质服务品牌。
首先,各地区电力部门要对资金筹措方式进行丰富和拓展,与此同时,还要对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农村电网建设,在资金应用上的矛盾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其必须要对资金渠道进行积极探索,尽可能获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加大电气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此外,还要保证资金妥善落实到位,为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实现对现有资金的合理应用。相关管理部门要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积极探索出适合于现阶段发展的资金管理模式,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为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农村电气化建设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在实践过程中,电力单位不仅要积极转变工作思想,同时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现有的陈旧设备进行改造与更新,以此为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提供便利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电力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