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2)
在城市建设大力发展背景下,高层的建筑渐渐增加,生活中对于电梯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电梯事故增多,尤其电梯意外移动事故比较严重。相关报道中显示,因为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所致的电梯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所以为了降低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事故发生,需要相关人员重视设计安全保护的装置。
制动器失效的常见原因有:制动器力矩弹簧、顶杆螺栓、电动铁芯行程、制动器闸瓦与制动轮间隙等调整不当;闸瓦磨损严重、闸瓦变形与制动轮不贴合、部件老化;制动器回路接触点粘连;制动轮闸瓦上存在油污。在检验过程中笔者经常发现制动轮和闸片上有油污,尤其是一些老旧电梯,齿轮曳引机蜗杆轴通孔端漏油,电梯高速旋转时将油甩溅至制动鼓与闸瓦之间的摩擦表面;有时制动器制动臂销轴注入了过量的润滑油,从而使多余的润滑油渗流到制动轮制动鼓及制动闸瓦上。当制动鼓与闸瓦之间的摩擦表面的油污积累到一定程度,制动力矩将下降到不足以制停轿厢,使轿厢发生开门时溜车下滑。
电梯的启动加速、正常速度运行、减速制停,以及轿门层门的开闭都是靠电气控制系统所发出的指令来完成的。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由所有的电气元件和可编程的程序构成。如果任一电器元件出现故障或者控制程序出现故障导致控制回路失效,都有可能造成电梯运行异常,甚至造成开门走梯事故。
曳引机是电梯运行的曳引装置。电梯轿厢与对重装置经过曳引机的曳引轮用钢丝绳相连接。曳引机缺陷包括曳引轮轮槽因钢丝绳张紧力不均匀而严重磨损,甚至轮槽变形,导致曳引轮与钢丝绳之间的曳引力不足,钢丝绳在曳引轮上打滑;涡轮严重断齿,导致传动失效。
钢丝绳缺陷。更换不同规格型号的钢丝绳、钢丝绳磨损严重至直径过小、钢丝绳油污,同样会导致曳引轮与钢丝绳之间的曳引力不足。
想要从根本上避免由于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电梯本质安全得到应有的提高,关键在于针对轿厢意外移动增加相应的保护装置,无论是新出厂电梯还是已经投入使用的电梯,都应当增加该装置。需要人们注意的是,由于该保护装置具有多种制停方案,因此,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应当选择独立主机制动器而存在的钢丝绳制停或是制停轿厢作为主要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以夹绳器和安全钳为代表的装置进行安装和应用。如果在完成对该保护装置进行安装的工作后,仍旧视原制动器为安全制停装置,如果该制动器由于自身所存在缺陷导致曳引能力有所下降、制动力矩丧失或是曳引机部件出现损坏的情况发生,极易导致电梯轿厢的意外移动,此时制动器无法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该保护装置也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对电梯设计进行改进,是提高电梯运行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具体改进工作可以涉及以下方面。首先,在轿门、厅系统所对应电气装置上采取能够防止短路情况出现的有关措施;其次,将封星电路技术和永磁曳引机相结合,一旦出现制动器失效、电梯轿厢移动速度有所变更的情况时,这样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轿厢移动速度起到抑制的作用;再次,工作人员还应当将鼓式制动机作为安装于永磁曳引机之上的制动机的首选,并对其进行应有的安全风险评估;最后,将制动器的手柄设置于永磁曳引机下方也具有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加以预防的作用,这样做可以避免手柄受自重影响出现倾斜的问题,进而减少拨杆受铁芯撞击的次数。另外,工作人员还应当定期对手动松闸装置所对应动作情况进行仔细检查,杜绝问题的发生。
电梯使用单位除应按规定制订各项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电梯管理员和电梯司机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发现电梯存在隐患时要及时处理,对检验单位和维保单位提出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定期与电梯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协议。
第二,不能超载使用电梯。电梯安装验收后,其平衡系数已调试确定,用户不要随意在轿厢内增设大理石地板、护壁板以及镜子等。如果必须装设,一定要告知检验单位和维保单位,以便重新测定平衡系数。
第三,不要随意开启层门、轿门。电梯层门钥匙应专人专管,不要随意开启。在救援放人时,要确保机房人员没有松闸盘车。机房人员在松闸盘车时也要先确认没有人开启层门、轿门。
增强工作责任心。电梯乘客对电梯专业方面的知识一般都不太了解,所以维保人员的责任心很大程度上决定电梯能否安全运行。维保人员应定期对电梯进行检查、保养、调试。重点部件重点检查。加强对制动器、曳引绳、超载保护装置的检查。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电梯安装和维保人员要杜绝短接层门、轿门连锁装置和各种安全开关,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导致电梯轿厢出现意外移动问题的原因较多,工作人员只有明确导致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方案并落实预防措施,降低由此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文中主要从制动器失效和使用管理不当两个方面,对意外移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能够慎重对待电梯轿厢的意外移动问题,从根本上减少由此而引发的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