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观察与讨论

2019-01-12 20:45:50金宏
魅力中国 2019年23期
关键词:学生家长心理健康心理

金宏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三中,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当前的00后初中学生群体,是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变革不断深入而成长的一代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升学竞争激烈,学习负担较为沉重。在现实生活中,多元化的社会让学生面临更多的挑战,对学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初中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后,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其一,心理压力大。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一去不返,进入中学后,学生的角色和定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学生不适应自身角色的变化,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产生“格格不入”之感。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学习,主要工作是学习。客观来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父母、亲戚及同伴对学生的看法和态度。有的学生自尊心强,身负较为沉重的学习负担,但又找不到合适的解压方法,学习压力转化为心理压力,成为学生内心深处的一座大山。

其二,人际关系不协调。很多初中学生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备受父母家长的关爱、呵护。在家庭生活中,学生是中心,是焦点,是受关注的对象。有的学生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不科学,学生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不再是焦点和中心,又缺乏与其他学生交往的能力,比如说,不懂得进退,缺乏规则意识,不会分享、沟通和协作等等。

二、影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对于当前的初中学生群体而言,哪些因素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一,自我因素。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有自我的意识、判断、思想和行为模式。面对相同的问题或遭遇相同的挫折,有的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调节,有效的释放不良情绪。与之相反,有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尤其是较为复杂的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加以解决。在加上性格内向,不善沟通,心理消极因素越积累越多,最终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学生乐观开朗,善于“遗忘”不愉快的事,对学习和生活充满热情。有的学生消极、自卑、愁眉苦脸,甚至对学习和生活不抱希望。

其二,家庭因素。每个学生身上,均有着较为明显的家庭教育的“痕迹”。不同的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不可否认,某些学生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重养育,轻教育,单一认为教育是教师的任务。在部分家长眼中,孩子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优异即可,至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则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某些家长不注意自身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污言秽语,生活习惯不好。夫妻关系紧张,争吵、责骂,甚至大打出手,学生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其三,社会因素。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学习及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学生也程度不一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有很多方面,比如说,有的学生在社会上结识了一些游手好闲的人。这类人品行不佳,甚至从事非法活动,而新奇事物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学生因此而沾染上歪风邪气。00后的初中学生群体,人格尚未健全,思想不成熟。在接触网络时,容易受到网上消极思想的侵蚀,如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网上的暴力、色情信息,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三、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育活动中,应如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其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老师眼中的“坏孩子”,其实并不坏。这些“坏孩子”同样聪明过人,反应敏捷,具有极大的可塑性。然而,由于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导致学生思想和行为与教育初衷出现偏差,不能够全程投入于学习和生活之中。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探索世界,面对和尝试解决困难。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明白育人应置于教学之前,应重视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或每周开展一次“心里话”的主题班会;或构建“我和你”的一对一交流平台,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及时和学生交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其二,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在初中学校教育体系中,应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围绕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正视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环境极其养护。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不强,因而心理健康课程应尽量简约化、直观化,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重传授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经验和技巧,如人际关系的处理、情感交流的方式、不良情绪的释放、情感态度的培养、自卑心理的克服等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校还应当单独建立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后可直接、便捷的寻求帮助。

其三,构建家园合作机制。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家庭这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积极的与学生家长交流,就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出家园合作机制。从学生家长处,教师可全面、详实的了解到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氛围,进而针对性的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教师应让学生家长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参与到教育工作中,以巧妙的方式向学生家长传授与学生沟通的技巧、方法,优化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模式。

四、结语

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成人意识逐步增强,身体快速发育,容易让学生产生茫然无措或无所适从之感。认知、意识、情感、生理等众多方面,稍有不慎极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教育工作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关爱学生,切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心理健康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客户告知书)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1:50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