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香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北关小学,辽宁 本溪 117000)
心理健康学科渗透到综合实践课程的活动当中,能够让活动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及时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法,为学生们呈现内容和形式非常丰富、有趣的课堂,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活力,养成热爱学习的理念以及规范的学习习惯,让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当中,是各学校要执行、贯彻落实的教学计划,从而增强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学习体验。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新课改之后新增的一门课程,这个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们在活动当中更加了解自己,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究,让学生们养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所以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能够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实现自身价值,促进学生们的学习个性和谐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包括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活动等等,这种新颖的课程形态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塑造学生们的内在与外在的素质。
对研究性学习进行教学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们感受到研究性学习的魅力,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起到引导和推助的作用,让学生们感受到研究的魅力,从而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学生们有可能会发生各种学习问题,那么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们对实践活动的内容产生共鸣,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探究活动。将心理素质教育融入进来需要教师让学生们善于通过研究的过程进行主动思考,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疑惑,让学生们能够学会质疑、拥有敢于质疑的能力。在学生们的研究过程当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逐渐增强,那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以小组的方式对实践活动进行探究,当学生们之间有不同的意见时,既要肯定学生认真钻研的科学态度,又要让学生们的感性情感得到提升,帮助学生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当有一方学生由于想法错误而遭受一定的挫败感,那么教师要通过正能量来引导学生们如何战胜挫折感在心理造成的伤害,让学生们学习名人的事迹来提升自己的耐力和意志力。
劳动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们的手、眼、四肢等得到训练,让学生们从劳动的角度增长知识,拓宽学生们的学习视野,让学生们对劳动的成果进行尊重和创新。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够让班级的氛围更加和谐,那么学生们不仅看到了学习的生活,更能够感受到学习以外的世界。在学生们进行配合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激发学生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们在一点一滴的成功当中树立自信心,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要让劳动技术活动当中表现能力强的学生们帮助其他学习层次的学生们,为学生们布置难度不同的劳动技术任务,让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劳动技术活动当中得到锻炼。
社区服务以及实践活动能够丰富学生们的学习视野,是学生们接触学习之外的生活的途径,在这些实践活动当中,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学习活动空间的多样性,让学生们能够灵活地适应社会生活,树立健康的学习观念、生活观念,将自己良好的精神状态融入到生活和学习当中。为了增强学生们参加社会活动的感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主题活动的讨论,让学生们都主动地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
为了让学生们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教师要让学生们正确地认识网络的价值,为学生们拓展网络学习的渠道,不受网络所累,而是有效地利用网络工具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增强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
总而言之,在对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从教学的各个细节出发,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各种知识、陶冶自身情操,促进学生情感的养成,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