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华孙
(贵州省正安县第十中学,贵州 遵义 563400)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这对于美术在人类情感教育中所起到的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所以美术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注定与情感联系到一起。一直以来,美术以其直观的表达方式承担着人们情感的宣泄,在教育中美育也成了整个艺术教育的核心。
初中美术的情感教育是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教师利用美术课堂与传授内容作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将思想、政治、美感、劳动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穿插渗透于课堂之中,并通过充分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对周围的事物产生良好积极的社会体验[1]。在初中美术课程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情感教育与美术知识的学习相结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培养有觉悟、有文化、有素养的社会劳动者提供保证。
初中美术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情感教育,就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首先,初中美术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肩负起情感教育的责任,在教学当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对于学生在美术方面取得的成绩要积极鼓励,带给学生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和信心,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更有利于开展美术情感教育工作。其次,美术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在课内外的互动交流,更多地了解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想法,同时帮助学生解决美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对美术学习有更深的认识和感悟,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对于自己所回答的问题和作品都期望可以得到老师的认同、肯定。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对学生踊跃参加的态度给予一定的表扬,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详细分解析、合理科学评价。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热情,帮助学生提升分析、鉴赏美术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信任,给学生传达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
为了顺应新形势下初中美术情感教育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情感教育之前,首先要了解和认识到加强美术情感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的情感素材,明确美术情感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美
术情感教育,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品格[2]。例如,在欣赏罗立中的油画作品《父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想想父亲对自己的爱,从而激发学生对父亲的情感,有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更好地将情感教育渗透到美术教学中,教师就要在了解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要求和内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通过采取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法等不同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不同的美术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将美术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美术想象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且更加现代化的美术教学环境。
初中美术教师要增加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外出写生,去美术馆观赏作品等,使学生在美术课外教学活动中发现生活之美,让学生感受到满足和愉悦,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为了提高初中美术情感教育水平,教师应完善美术教学的评价制度[4]。比如,可以在美术教学课堂上通过向学生口头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根据美术教材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理论考试,检验学生美术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可通过美术作品中作者运用的色彩,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为学生讲解其中所体现的情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还应把这种情感共鸣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情感的凝练与提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加强对生活的观察,让学生通过体会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带入其要欣赏美术作品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培养学习能力并不是盲目进行,教师应制定明确的培养计划,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4]。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努力完成教师制定的培养计划,使自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后,在接受情感教育时,更易理解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从而提升自身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师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阅历。通过对绘画作品中的情感提炼,增强了学生的带入感,让学生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丰富情感体验,而学生在鉴赏画作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文化素养,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